第1314章 降职的原因(3 / 4)

上的腥气,却看不见它的身影。你可以顺着它的足迹往前走,借它的威势吓退沿途的豺狼;却绝不能凑得太近,不能试图去摸它的獠牙,不能指望它会按你的意愿改变路线。它有自己的习性,有自己的领地,一旦越过边界,它便会瞬间露出凶相,将一切靠近的东西撕碎。陈树生的力量便是如此:你能借它的锐利啃下常规力量咬不动的硬骨头——比如解决卡了半个月的后勤梗阻,比如在陷入僵局时找到破局的缺口;可你也得时刻警惕,它随时可能调转方向,将你也当成需要清除的障碍,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

叶菲姆太清楚这种既是帮衬也是坑的处境:团队离不开这股力量——没有陈树生,有些硬骨头啃不下来,有些僵局破不了,前线的压力只会更大;可也不能完全依赖这股力量——一旦依赖过深,便会像藤蔓缠上大树,哪天大树要挪位置,藤蔓便会跟着被连根拔起。他只能在借劲与避险之间找平衡:需要陈树生出手时,他会把需求说得清晰,却绝不交出团队的核心决策权;陈树生提出建议时,他会认真听,却会在心里反复核对是否触碰了风险线。这种平衡像走钢丝,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手里的平衡杆便是那枚被攥得发烫的压力球,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就跌进那股灼热的力量里,连带着整个团队一起被焚毁。

………………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坦克打巷战糟透了,可没坦克更糟。”

这话没出声,只在心里滚了一圈,带着点浸过硝烟的糙劲。

不是凭空感慨,是盯着屏幕上那些巷战标注看出来的——断墙挡路、暗堡藏火,坦克的履带在窄巷里转个弯都费劲,机炮的死角能藏下半个班的敌人,可真要是撤了坦克,光靠步兵扛着火箭筒冲,不过是送命。

这份“糟透了却不能没有”的两难,像块湿冷的布,裹着心里那点没说透的研判。

30毫米机炮的图标亮了亮,旁侧的有效穿深120mm像道冷疤,嵌在暗色调的界面里。

再往旁,14.5毫米重机枪的弹链示意图在闪,一节节黄铜色的弹体排得齐整,却透着能撕碎钢板的狠劲。这些家伙是硬通货,握在手里能壮胆,可也能烧手——威力越足,越容不得半点差池,尤其是在神经绷到极致的战场上。

目光从弹链示意图移开,落在空白的“后方联络”栏上,心里那点疑问就冒了头:那样的人,手里攥着这样的家伙,要是知道后方出了岔子,能稳得住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随口的揣测,是沉在心里的研判。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可叶菲姆的模样总在脑子里晃——说话时眉峰爱挑,动作里带着没磨平的锐劲,连握枪的姿势都透着股急于证明的狠。再往深了想,他的年龄、他的背景,本该是往上走的势头,可肩章上的星花还停在大尉,这本身就透着反常。

战场里的军衔从不是随便挂的,尤其是有那样背景的人——要么是立了硬功往上冲,要么是栽了跟头往下压。叶菲姆显然不是前者,那剩下的可能性就明了了:一定是犯过错,而且不是小打小闹的疏漏,是能压着军衔不升的硬茬子。或许是跟上级的冲突,梗在原则上不肯让;或许是执行任务时的偏差,踩了不该踩的线;总之是让本该顺顺当当的路,硬生生拐了个急弯,把“该有的”都往后拖了。

这样的人,心里本就憋着股劲,像拉到半满的弓弦。手里的武器越硬,那股劲就越容易绷不住——后方要是出岔子,比如补给断了、情报错了,他未必会按部就班等指令,说不定会带着那挺14.5毫米重机枪,凭着一股冲劲就往险里闯。

陈树生对叶菲姆的能力,从无半分轻视。

相反,陈树生心中始终存着一份清醒的认知,那份在繁杂信息中精准剥离关键线索的洞察力,如同在迷雾里握准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