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岩层的束缚,它便会顺着地势漫延,没有预兆,没有缓冲,连冷却的时间都不会给,只会一路烧得草木成灰、岩石熔化,将一切化为虚无。这种力量,并非人为所能驾驭,甚至并非人为所能理解。它像一种自然法则,无情而不可抗拒,任何试图阻挡它的行为,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叶菲姆不敢深想那画面:若这股岩浆真的跑了闸,团队里那些跟着他熬了无数个深夜的下属,那些刚校准完的机床、刚清点好的弹药,那些好不容易稳住的前线防线,会不会像遇火的纸片般,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就被卷进灼热的洪流里?那些曾经的努力,那些积累的成果,是否会在瞬间化为灰烬,连一丝痕迹都不曾留下?这种可能性,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呼吸。他无法想象,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人,那些曾经共同奋斗的目标,会在这种力量面前,变得如此脆弱。
这种念头一冒出来,他的指节便会下意识收紧,关节发出细微的咯吱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压下心底那股莫名的战栗。他的手指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仿佛要将那股无形的恐惧捏碎。然而,这种战栗并非源于对陈树生个人的恐惧,而是源于对那种力量的敬畏。他知道,有些力量,即便再强大,也不应轻易触碰。因为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光明,更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毁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叶菲姆的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他既渴望借助陈树生的力量,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又对这种力量的本质感到不安。他知道,这种力量,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斩断一切阻碍,也能伤及持剑之人。它并非一种可以被驯服或控制的力量,而是一种一旦点燃,便无法熄灭的灾难。这种认知,让他在面对陈树生时,始终保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警惕。
因此,叶菲姆的指节收紧,并非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对力量的深刻理解,一种对危险的清醒认知。他知道,有些火焰,即便再耀眼,也不应轻易靠近。因为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光明,更有可能是无法承受的毁灭。这种警惕,让他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叶菲姆的拳头,虽然无法阻挡那股岩浆的力量,但它始终在他的掌控之中,始终为他所用。而陈树生的力量,却像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之力,让人既敬畏,又恐惧。
也正因这份对不可控的清醒认知,叶菲姆面对陈树生时,心里始终绷着一根看不见的弦。开会时,陈树生哪怕是温和地讨论后勤补给,指尖轻敲桌面的节奏均匀得像机械钟摆,叶菲姆的目光也不会久停在对方脸上——他会用余光捕捉陈树生眉峰的细微起伏,会留意对方语气里是否藏着不易察觉的锐利,掌心的压力球会随着对方的话语,悄悄调整摩挲的频率:对方说得越平静,他摩挲的力道越重。合作时,他会在心里默默画一道模糊的风险线:涉及常规补给调配,能靠得近些;触及团队核心部署,便会下意识往后退半步;那些需要牺牲局部的决策,他更是会反复在心里掂量,确认不会让团队成为那被牺牲的部分。这道线没有明确的刻度,却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清晰,哪儿能靠,哪儿得躲,他心里门儿清。
这从不是敌意,是刻在骨子里的真怕。叶菲姆从不是胆小的人——从前线炮火最密的时候,他曾抱着炸药包往敌人碉堡冲,弹片擦过胳膊时也没皱过眉;曾在断水断粮三天后,还能笑着给下属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可面对陈树生那股藏在平静下的力量,他却连半分轻慢都不敢有:前线的炮火再猛,也有规律可循,也能找到掩体躲避;可陈树生的力量像没声息的暗涌,你看得见水面的平静,却摸不透水下的吸力,不知道哪一秒就会被卷进深处,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他常把这股力量比作深山里的巨兽——你能听见它在林子里的呼吸声,能闻到它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