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惊起振林木(2 / 2)

衣冠何渡 王衣白 2620 字 2020-05-10

之节制,则合于乐。

三射以合礼乐为上,主皮次之。

“习射尚功。”即射礼的意义在于练功尚武。

“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乐,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争”。从“射不主皮”到“主皮之射”,后世江河日下,以弓箭为杀人工具,自然追求力道和射穿。

“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然而贵族阶级之必需崩溃,平民阶级之必需崛兴,实乃此种文化酝酿之下应有之后果。”

射礼是以射箭来弘扬礼文化,射只是末,礼才是本。

“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战争同样被赋予高尚古朴的礼文化。

射礼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法和强烈的宗法等级,君臣之分,长幼之序,充分体现在隆重的射礼活动中。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每一种射礼都有严格礼节要求。

射礼的箭靶一般用布做成,当中以兽皮做成鹄,以射中和射穿为比赛内容,故称“主皮之射”。

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

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

“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

“那我不会死了。”子濯孺子便说

“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给他驾车的人说:

“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子濯孺子说:

庚公之斯追上来了,问:

“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引箭。”

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诡诈之术与厚黑之学滥觞。

泓水之战成为礼文化的最后绝唱,宋襄公以仁义之师,等待楚军渡河后列好阵势,才下令出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中箭,半年伤重而死。

阖闾,其子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

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完全背离了传统的人格理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没有什么义与不义,只有胜或者不胜。传统贵族分庭抗礼的游士崛起,虽然世道离衰,但也又物力的进步。

书客居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