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生沙漠(2 / 3)

们甲壳棕黑皮肉粉红,丑不拉几的,实际上很听话很方便,等您习惯了,一定会喜欢的。”

“我永远都不会喜欢。”雨戒气呼呼地扭过头。

“小姑娘,别这么娇气,你看你的同伴不是玩得很开心吗?”

老头指着樨说,原来樨已经抓着一条虫在平地上骑了起来,蠕虫昂起头部,离地面有两三米高,樨抠着它甲壳的缝隙,紧贴在它脖子附近,同时小心这些缝隙在蠕动过程中闭合。他控制着蠕虫的方向,只需要一点刺激和指令,就能让蠕虫乖乖朝自己想要的方向爬去。

雨戒快气哭了,嗔怪地瞪了乞烛一眼:“它们还有什么优点,还不说来听听!”

乞烛一面笑,一面满足雨戒准备安慰内心的要求,详细解说起来。

这些大家伙的速度算不上快,毕竟只能靠蠕动前进,但是进了沙漠,就算是骆驼也只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慢慢走路,反而追不上在沙子上如履平地的蠕虫。

如果是骆驼的脚掌足够宽大,使其压强变小而避免陷入沙子,那么蠕虫无疑拥有更多的接触面,而且它们更加轻便。

这些蠕虫的祖先可以在沙子里钻洞到极深的地下,力气不小,因此在搬动人和行李上也非常适宜。

而且蠕虫对水的敏感度更高,它们不但可以寻找沙漠表面的水面,更能主动钻到地下自己去喝水。虫子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多,极度饥饿的时候它们还吃沙子维生。作为驯化品种,不用担心它们攻击人类。

雨戒多少得到一点安慰:“这么看来,除了外观之外,它们还是很有用的。”

那边传来樨的笑声,原来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两根绳子,牵着两条虫子,控制它们朝同一个方向“奔腾”而去。他一脚踩着一只,手里稍一用力就改变它们的方向,在有限的场地里兜着圈子。

旁边围着一圈人,看着樨愈发熟练的动作,都不敢相信这是他第一次骑巨型沙漠蠕虫。

雨戒叹了口气,她觉得连樨都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了。

言归正传,一切准备就绪,一行人就进入了自生沙漠。

他们没有用来指路的地图,也不需要那种东西,因为对于过分活跃的沙漠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相对固定的地貌。好比自生沙漠的海子们,它们永远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曾经有地图的时候,不知道因此坑害了多少人。

说到海子,这是之前进入的队伍的重要线索之一。

所谓海子,就是当沙漠地貌存在深谷凹面的时候,地下水溢出形成水源的现象。一般的海子会随着沙丘的缓慢移动而缓慢改变位置,而自生沙漠的海子就好像打地鼠一样,从这儿消失,又从那儿出现。

乞烛怀疑自己的故友当时就是在海子里看到的景象,否则怎么解释“脚下”的说法?

也就是说,当时海子可能刚好出现在白菏墓上方,然后那个人在海子里游泳或者干什么别的事的时候,低头发现了端倪。

可是,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海子的数量、大小、位置都发生了巨变,他们到底要如何寻找呢?

所以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很可能无功而返,甚至丢失性命。

那么,乞烛的推测又是什么?

海子是由于地下水溢出地表而成形,所谓海子移动的说法,倒不如说是由于地貌改变而露出地表的地下水部分随之变化。也就是说,如果那个人是在海子里看到白菏墓,那么墓的位置不会因为海子的移动而移动,它一直沉浸在地下水中。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那个位置,不管是沙丘还是海子,白菏墓都跑不了。

问题在于如何定位那个地点,茫茫沙海,他们总不能靠挖的。

因此,只有从地下水脉开始入手,这也是他们必须带上最好的蠕虫和乞烛本人的原因,蠕虫对水十分敏感,又善于挖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