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死线(二十)(2 / 3)

目标,转头去对付新的敌人。

这些都是不符合“集中力量快速打击对手”的战术基本原则的举动,可如果结合战争背后的意图来看,又显得非常合理。

毕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才是一切的大前提。

“……你做的事情真的很正确,也很合理。就算最苛刻的人也没法挑出你的错处。可是,你太正确了,太合理了。以至于只要弄清楚你的目的,你的行动方向就很容易预测,应对起来也就更容易!”

穿过能量的风暴,罗兰大声咆哮。

从空间通道的出口到罗兰所在的位置,至多不过几百公尺的距离。与“第三次冲击”的最大射程相比,这点距离几乎等于零。即便因为空气的阻隔,导致威力和速度出现少许下降,不过那也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损耗,庞大的能量流依旧以人类不可能反应的速度交错于天空之中。

可是那个本应一击就能歼灭对手的“第三次冲击”接连落空,每一次都以毫厘之差从罗兰身边掠过,消失于天空的彼端。

简直就像是读取了对方的“气息”,预测对手的动作,抢在对手出手前的一刹那进行规避一样。

这是不可能的。

李林没有杀意,没有罪恶感,也没有所谓的感动和兴奋。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他的眼里就不存在所谓的“个体”或“个人”,视野中只剩下贴着“目标”、“优先目标”、“非目标”之类标签的人形标靶。他只是按照既定的处理流程展开相对应的处理,这之中并没有感情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杀气。那种靠感应对手的情感思维波动来预判出招时机的小把戏,对李林毫无作用。

能够追上李林的速度,甚至还比他快上一步的原因只有一个。

“……你大概也已经猜到了,不,一开始这就在你的计算内吧。集结所有人的祈愿制造出前所未见的奇迹,然后以一己之力破坏这个奇迹,将恐怖和绝望的种子深埋进所有人的心底——这就是你的剧本大纲。你不会想不到‘集结了大量祈愿不但会增幅大型奇迹术式的威力,还会增加个体的奇迹使用者的各种能力’。预测到这一点的你决定充分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现场的紧张气氛,让更多的希望充进‘奇迹’这个气球里,这样一来引爆气球的时候造成的反效果也越大是吧!”

罗兰眼前的世界异常清晰、宽广。

那不是形容或比喻,是他切身体会到的,与迄今为止截然不同的领域。

脚下一公里有一株白桦树,在暴风的吹拂之下,大树不断摇晃,树叶漫天飞舞。

在罗兰眼中,每一片树叶舞动时的姿态都清晰可见,花草树木、岩石流水、人群的交谈行动、导弹和光束飞行的姿态——所有一切都在他的观测之下,万物的趋势尽收眼底。

笼统又互相交缠交错的万物要走向何方,如何关联。大陆对面有只蝴蝶正在拍打翅膀,从蝴蝶翅膀下产生的微风经过一系列的叠加关联,最终在彼岸引发风暴——无数要素互相叠加关联的变迁现象。

观测着这些现象的自己,把握到了世界的流势,从而避开了李林的攻击。

相对的,李林也在通过诱导那个流势,制造出思考的间隙和死角,进而反制对手。

两相比较,尽管李林受到种种制约,无法完全发挥计算效率上的优势,可他要超越罗兰现在的计算精度和速度,也并不是做不到。

之所以没那么做的理由,正如罗兰所说。这早已在李林的剧本之内,他当然没必要去破坏自己的剧本。

“在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束缚之下,还能花式吊打对手……这种事也就他能办到吧。”

光凭这一点,李林就已经足以堪称古往今来最强的存在了。

“要从力量上来压倒他,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再多给一千年准备的时间,也未必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