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走向世界三(1 / 2)

冬宫,谒见厅。

朱大昏君还在跟他的重臣们及资本家们探讨大明帝国的千年大计,这个时候的他背着手,背对着他们站在巨大的玻璃窗边,眺望着冬宫前热闹的广场和平缓且船只络绎不绝的海河。

“诸卿,”半晌之后,他才缓缓转过身子,对着正在低声交耳的重臣们道:

“眼下蒙古已经被我大明彻底征服,那里的大部分王公、牧奴都已经被编入西征诸军,要么成为仆从军要不成为了中亚儒教诸国的农奴、牧奴……

而汉人所建立的草原三十三城却是大小不一,小则一二百户,大则万余户…….

但是这些棱堡化的城池,是我大明统御草原的基石,而且他们不但有良好的大农场、大农场,而且还是人人持枪的,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卫各个城市(据点),同时还可以利用陆上贸易线与天津等东部沿海商市建立密切的商业联系。

因此,怎么这次讨论和制定法律,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否则,草原三十三城就会因为贸易损失而脱离大明的统治……

当然了,三十三城依旧可以得到朕的保证——自治,同时也可以保持各自能力以内的警备力量,不过朝廷并不承担这项开支,而是由他们自行筹措……

因此,这就涉及到了税收……田税和商税,田税自不必说,还是跟东部各省一致,为每亩一斗,不再摊派各项赋税、徭役;商税暂时按照包税吧……不过朝廷不能都拿走,只能拿其中的两成……”

朱大昏君侃侃而谈的时候,首辅温体仁的眉头越来越皱,都快要拧成一团了,因为他知道天子这样是在纵容各城啊,才收这么点税,那大明何苦征服哪里呢?

要知道,大明已经在西征诸军花了5000余万啊,虽然这些银币中的绝大多数都换成了上海、天津等地所产的军火物资,制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和税额。

但是,这不代表朝廷就可以一直免除他们的税务啊,否则别说朝廷重臣,就是各大商市的奸商们也答应啊——要一碗水端平啊;另外,也不能拿着东部商市的银子“救济”草原各城吧?

“陛下,”温体仁还是斟酌着开口了:

“各城陆续在崇祯十一年便开始上缴田税及商税了,但那是陛下仁慈,只是象征性的征收一部分,最少的仅仅数十块块银币,最多的也就千余块……

这些,臣等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诸军还未彻底离开草原,眼下诸军都已离开天山城以东,因此也不存在给诸军供应粮食物资等问题,那么朝廷是不是应该稍微扩大各城所占的税额?”

他说着就把目光投向了郑芝龙,大概就是说,你这个奸商总不会让户部一直做亏本买卖吧;果然郑芝龙也前所未有地点了点头,不过他也知道想要控制草原就必须给予各城相当的自治权力和财政自由,否则只能重蹈汉唐覆辙。

他想到这里,便捋着须髯沉声道:

“陛下,首辅大人的话,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同时也不能剥夺各城的自治之权和财政自由,税额可以根据各城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但是不能有朝中大员一言而定,因为朝中诸公亦不了解实际情况……”

他说到这里,便迎着朱大昏君欣慰的目光,顿了顿继续道:

“陛下,依臣看,不如就在这次也把诸城代表及城主们召集到金陵一起协商吧,总归有一个各方能接受的方案出来,而且朝廷也是支持“陆上丝绸之路的”,只要各城能在这条商陆中获取足够的利益,他们大概也能接受…….”

果然是奸商啊,这样就把草原各城捆绑上了“诸夏陆上经济圈”,以后他们就是有什么想法,也只能乖乖就范。

后世那个“大米”不就是这么干的么?要不然怎么会有“日韩小弟”?

“唔,温卿、郑卿果然老谋成国。”他笑呵呵地扫过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