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皇帝也想衣锦还乡(2 / 3)

大明神探1546 兴霸天 2695 字 1个月前

于严嵩颇多抱怨,暗指这位举荐者竟过河拆桥,不将他调回,竟有意让其平息江南商贾的怒火。

当年把他从金陵调来京师,他百般不愿;

现在南直隶那边待不下去了,时时刻刻都想回京师避风头。

海玥放下信件,稍加沉吟,还真准备将孙维贤调回来。

不能寒了功臣之心,况且有些事情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这番经历,以后清扫起蛀虫来,也会更加熟练。

“哈哈哈!明威,我回来了!”

陆炳回京的第二日,就出现在东江米巷,人黑了许多,却又壮实了几分,笑容依旧爽朗,眉飞色舞地讲述了安南的威风后,再得知朱玉英有喜后,更是抚掌笑道:“我家夫人也怀了,当真是缘分,咱俩家结个娃娃亲?”

“让孩子在一起玩,看对了眼再定亲不迟!”

海玥自己不喜父母之命,更反感所谓的娃娃亲,不会贸然为自家孩子作主。

陆炳愣了愣,以他如今的功绩与背景,可谓前途无量,便是阁老都盼着与他结个姻亲吧,没想到这位竟是与众不同,失笑道:“还得是明威你啊,始终如一!你其实也该去安南,此番若无你这位翰林的真知灼见,平定安南绝不会如此顺利!”

“安南之役乃将士用命,朝堂运筹之功,我不过尽本分罢了。”

海玥微笑:“倒是文孚此番鞍马劳顿,合该好生休沐,嫂夫人随军辗转,如今又逢喜脉,正需夫君在侧!”

“是极是极!”

陆炳连连点头,却又苦笑道:“不过我们想要休息到孩子出世,怕是不成了,你可知,陛下有意南巡?”

海玥颇为惊讶:“南巡?”

“是啊!去承天府!”

陆炳语气里有些感慨,更颇多怀念:“回老家看一看……”

承天府就是嘉靖的老家安陆州,跟应天府、顺天府并称“三天”。

而嘉靖的父亲兴献王墓,原本只是个藩王墓,随着大礼议的结束,皇权名位稳固,兴献王墓也被升格为帝王陵,赐名“显陵”。

但每逢清明祭祖之时,朱厚熜都无法亲临显陵拜谒,因为实在离得太远,历史上他就想把生父的陵寝迁到北京。

可此事劳民伤财,且意义不大,当时为礼部尚书的夏言就说,“兴献帝的体魄已经埋葬很久了,如果贸然打开陵墓,怕是泄了陵寝的灵气,恐怕兴献帝也不愿意这样。”

这话十分高明,嘉靖担心被冠以不孝的名声,便放弃了迁陵。

但嘉靖十七年底,蒋太后去世了,临终前要求把自己与兴献王葬在一起,嘉靖帝谨记遗嘱,想把显陵迁到北京大峪山,但是承天府那边来报,说显陵玄宫渗水被淹了,恐怕难以搬迁,嘉靖听了十分震惊,便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带着夏言、严嵩等文武百官南巡湖广承天府,查看明显陵情形。

这就是历史上嘉靖南巡的背景,乃是一场政治展现、孝道体现与个人情感的综合产物,表层原因是解决父母合葬争议,深层目的是通过仪式化巡游强化皇权,最终结果是南巡后彻底转向修道怠政,明朝政治走向转折。

“帝自十八年葬章圣太后后,即不视朝;自二十年宫婢之变,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入大内。”

所以后世许多人认为,嘉靖是被宫女勒脖颈后,才开始怠政,这还真不是,早在之前他对于治国的热情就迅速消退,早年励精图治的劲已经没了,宫女勒脖颈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百官都彻底见不到皇帝了而已。

正因为历史上的嘉靖在南巡后不视朝了,海玥听到这个大事件前移,多少有些戒备。

陆炳不知那些,却也清楚朝堂上对于天子出京的态度,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倒也低声道:“陛下其实一直都很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