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高人?高人!(1 / 3)

后汉长歌 鹰非 3137 字 2022-01-08

甘宁和赵云、周仓一行又行了四五里,便靠岸弃船而行,一路向北径取新野,再度给张允的水军留下了一把火。

王黎却已经在城中又安然的休息了两日,然后才大摇大摆的骑着马出了襄阳城门。他的身后跟着两辆蒯府的马车,随行的有老人、小孩,还有美女和野兽,呃,帅哥。

老人和小孩自然是经过伪装的黄忠父子,美女却是马云禄和蔡琰。至于帅哥,徐庶、太史慈和蒯越难道不算吗?

蒯越和刘表打赌大获全胜,当然得带着全府上下出城大肆庆祝一番。而黄忠夺船逃跑一事败露,刘表在衙中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所以,黄忠父子就这样在众人的眼皮底下跟着车队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城门。

约行了里路,身后的城门已渐渐不可见。

黄忠父子和随行的名白马义从与众人分道扬镳直奔新野,然后在那里与先期便至新野的贾诩、石韬以及随后将到甘宁、赵云和周仓汇合,经南阳、梁县奔赴雒阳。

而王黎和蒯越、徐庶、马云禄及蔡琰等人则将蒯越的家眷留在了山脚下,数人结伴而行,取道鹿门山。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相传光武帝与侍中习郁巡游苏岭山,梦见两只梅花鹿,遂命习郁就在山上建了一座寺庙,庙前又刻了二石鹿立于道口。因百姓称其庙为鹿门庙,苏岭山也被称之为鹿门山。

鹿门山,濒临汉江,与江东大将祖茂陨落的岘山隔江相望。和狮子山、香炉山、霸王山以及女娲山四山遥相辉映,各具雄姿。五座山峰常年云遮雾绕,忽隐忽现,被世人称之为“圣山”。

王黎一行并不是来观赏这所谓圣山的,当然也不是来欣赏光武帝留下的遗迹的,他们来此只为找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庞德公。

说起庞德公,王黎倒是知之不多,唯一确定的便是此人极是善于识人,与许邵那个挂羊头卖狗的家伙倒是并不一样,经庞德公点评的“水镜”司马徽,“卧龙”诸葛亮以及“凤雏”庞统哪一个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元直,听闻你与广元当初与庞公甚为交好?”王黎看着前方一片青山绿水,几个农人耕作其间,突然想起演义中关于庞德公的一点记载,朝一旁的徐庶问道。

徐庶牵着马匹走在王黎身侧点了点头:“当初庶与广元兄避祸荆州,隐居在岘山南的鱼梁洲上。恰逢庞公与其家眷也隐居至此,因此日常间也多有来往。

庞公此人可谓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庶与之相比不过是萤火虫与天上的皓月,不可相提并论也。不过,庞公此人虽然学究天人,却独爱耕读悠闲,对于家国之事则不大上心。

后来,听说庞公为了躲避刘表的征辟,举家前往鹿门山,庶和广元兄便再没有来过此处。若非适才遇上那樵夫指路,恐怕庶也只能在这茫茫大山中望洋兴叹了。”

蒯越在一旁也接过话题说道:“元直此言不差,当初刘荆州屡次派人前去鱼梁洲都被庞德公拒之门外。后来,庞德公知悉刘荆州要亲自上门,便干脆举家搬迁不辞而别,差点没将刘荆州气得吐血!”

这庞德公莫非还真是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但人家陶渊明是先为官,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才辞官做了隐士的,这庞德公却又是为何?

既不为名,也不为利,这是一个看透了人间世情冷暖的隐士,还是一个心有道德洁癖的怪蜀黍或者高人?

王黎摇了摇头,却见众人已经行到小径尽头,尽头处一簇竹林拥着几间草房。

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仿佛一顶碧绿色的华盖,草房简朴宁静墙壁斑驳,好似置身于幽巷宁和的江南,忍不住想饮一壶香茗,笑谈琴棋书画。

草房外一张石桌,石桌旁四周围放着几张小凳,却是就地取材制作的竹凳,木凳以及石凳等。两名少年正围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