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已经老迈,陈敬仪所言,是他的想法,臣的想法比较简单,如果真的想要海外总督府长治久安,长期为我大明所用,关键之要,在于卫所。”孙克弘看着魁梧的陛下,说出了他的看法。
“哦?仔细谈谈。”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了许多。
他也想知道,民间的富商巨贾,对万历维新,究竟是何等的看法。
“陛下,刘綎为征南大将军,梁梦龙为总督军务,带领二十八万汉军,平定了播州之乱,足足二十八万大军,历时114天,一举打掉了杨应龙为首的生苗、熟苗反叛之野心。”
“如果从洪武年间算起,刘綎率军进入海龙屯时,已经足足232年了。”孙克弘说起了一个大明士大夫很少谈及的问题,那就是大明现在已经老迈了。
按照过往的经验,顶多再有个七十年,就该改朝换代了。
即便如此,大明仍然能够拉起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平定祸乱,这是非常不容易、不寻常的事儿。
西汉东汉,两汉四百余年,汉军最强横的时代,自然是卫霍二人北驱匈奴的时候,而赫赫威名的良家子、羽林军,在汉武帝离世之后,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自此之后世家称雄天下。
可以简单概括而言,汉军的强盛期持续时间很短,那之后,军事逐渐落入了边军和世家手中。
大唐到了唐玄宗,只有短短一百年,府兵制被废除,安史之乱点燃了烽火狼烟,所有人都陷入了兵荒马乱之中,五代十国的疯狂和黑暗,是盛唐死亡后留下的腥臭尸水。
两宋军事强横,就存在到了宋太宗的高粱河之战,在那之后,两宋的军事孱弱,人尽皆知。
大明则完全不同,到了万历年间,已经建国两百余年,大明国朝依旧有组织能力,组织超过二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还不担心暴力失控。
这一切的根基,就是大明的乞丐兵,卫所军兵。
营兵,陛下用的很顺手,自然会倾向营兵,可是军屯卫所的军兵,才是大明的根基。
大明朝和其他朝代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财政制度糜烂到了极点,朝廷根本没有足够的财政去做事,而撑起大明朝廷存续的人,是乞丐皇帝留下的乞丐军。
军屯卫所和汉代屯田,唐朝府兵,唯一不同的是,军屯卫所种的是官田,而非私田,生产资料集体所有而非个人。
诚然因为种种原因,兼并也存在,可是即便如此,军屯卫所制度,依旧是大明存续的关键。
而孙克弘的意思很明确,大明当下开海,哪里都好,唯独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在海外建立军屯卫所。
汉乡镇是聚集区,相当于大明的城镇,而在城镇之外的乡野,皇帝、大臣、百官、海外总督,似乎都没有注意到。
当然,这可能和之前的矛盾是相同的,之前在建立统治,顾不上,那么现在,也是时候去做了。
吃到嘴里,就要消化干净,而不是再吐出去。
“孙商总所言极是,朕确实是忽略了,谢孙商总提醒。”朱翊钧非常郑重的表示了感谢,这个三十年坐在轮椅上的商总,能坐稳松江远洋商行商总的位子,确实很有东西。
其实以势要豪右看来,京营十万锐卒、水师十六万,的确十分可怕,可最可怕的还是诞生了京营和水师的民意,百姓们愿意在朝廷的带领下,成为陛下手里的利刃,愿意再相信朝廷一次。
这种民心所向,才是大明皇帝能把势要豪右当猪杀的根本原因。
经常在农村杀猪的都知道,拿刀的,只有一个人,在猪的脖子划一下放血就行,可是摁住猪不让猪乱动的,总是有好几个。
“而且陛下。”孙克弘面色复杂,看了眼陈敬仪,又看了眼中书舍人,欲言又止,反复斟酌才说道:“陛下,铁蹄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