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夔、户部左侍郎孙鑨、户部右侍郎杨俊民等清流党人加山西帮的核心人物,一起造访王家屏府中。
这次毫无预料的事故打乱了所有预案,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了好一会儿。
总体来说,大家倾向于形势乐观,毕竟难堪和倒霉的是政敌。
王家屏看着其他人,提醒道:“首辅次辅已经不足为论,而赵志皋甚为可虑。”
陆光祖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在座没有外人,王相可否向我等交个底,密疏外泄之事是否由与你有关?”
王家屏:“.”
这踏马的真是岂有此理,怎么连自己人也怀疑自己了?
但该解释还是要解释的,王三阁老非常坚定的说:“与我无关!”
然后又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此次密疏外泄,应当是文书房太监传送失误的缘故。”
众人也就相信了王三阁老的判断,如果内阁这边没问题,那问题就只能出在文书房太监身上了。
每天将数百本诏书奏疏来回传送,出现一次失误也正常,只是这次恰好首辅和次辅倒霉了。
陆光祖不由得感慨道:“我等与申吴门缠斗多年,始终奈何不得他。
却没想到最终申吴门因为这样的偶然事故而下台,也称得上造化弄人了。”
然后又对王家屏说:“赵志皋明显是故意挑事,王相如果搭理赵志皋,才是着了道儿。
无凭无据的污水,越掰扯越说不清楚,越掰扯热度越高,还是冷处理为佳。
另外让几个御史弹劾赵志皋阿附首辅,将赵志皋与名声大坏申时行捆绑起来,批判为同类,以反制赵志皋!”
吏部左侍郎刘虞夔又对陆光祖问道:“总宪最为老成谋事,吾辈目前应当如何做?”
陆光祖深思熟虑过后,指示道:“越到这时越要沉住气,我们不能太过于张扬。
我们该做的就是十六个字——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
众人道:“此言大善!”
毕竟“敌人”是“自爆”了,他们顺水推舟就行,不需要再多做什么。
在众多官员串联的时候,本该成为一个中心人物的四辅赵志皋却独自坐在自家堂中。
这位被认为即将上位次辅的好运老头,家里却跟自爆的申首辅一样冷清。
并非是没人来赵府拜访会见,而是全都被赵志皋拒绝了。
赵老头觉得,自己暂时不需要这些愚昧无知的虾兵蟹将来凑热闹。
如今在京城里,没几个人知道真相。
更妙的是,没人知道自己已经看破了真相,这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赵老头还还觉得,自己脑子空前冷静,很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玄妙感觉。
难道林九元遇到事情时,就是这种状态?难道自己无意中,学会请林九元之神灵附身了?
抬头便见著名文艺评论家、兰溪县小老乡胡应麟兴冲冲的从外面赶了回来。
明年京城大比,胡应麟这次进京赶考,就寄宿在赵府。
“外面别人都在互相奔走,老前辈为何如此淡定?”胡应麟诧异的问道。
赵老头笑了笑,答道:“你只管备考即可,不要管外面那些闲事。”
其实赵志皋也不完全是闲坐发呆,他在等一个中书舍人,一个在政治中无足轻重的内阁中书舍人,一个靠捐钱才成为中书舍人的卑微小人物。
打发走胡应麟后,又等到将近半夜,便有内阁中书舍人黄正宾被请到赵府,但却是从侧门悄悄进来的。
黄舍人感到很荣幸,他是第一次被大人物重视,第一次被大人物这样重视。
哪怕在内阁中书舍人这个政治底层生态圈里,他都是最底层的那个。
别人大都是靠恩荫进来的,父祖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