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家事与学(3 / 3)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3486 字 3个月前

或许可以通过点评的方式引导某些东西。

清谈这种聚会形式,他觉得挺好,没必要禁止,只要议题正经一点就行了。

因地制宜嘛,他最擅长这个了。

等这方面出成果之后,太学的教材就可以更换一下了,反正学生们也不爱读。

至于郡县两级的基础教育,目前只在胡人聚居区推广了,比如岢岚、平阳、

西河、雁门、上党以及河对岸的上、雕阴、新秦等郡,各设郡、县博士一员,教个二三十名学生。

全国推广绝无可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承担不起这个代价,只能一步步来。

九月十五日,邵勋下令于汴梁开设国子学。

与太学面向所有阶层不同,国子学只招收公卿勋贵子弟,包括府兵勋官子侄辈皆可入学,只要有推荐信即可。

学制与太学大同小异,暂时不会做大的变动,时机还不成熟,

对邵氏王朝来说,根基还是勋贵,而非士族。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重叠部分,但终究是两个概念。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护持好太学、国子学,让这两种新的选官途径稳定传承下去。

比起九品官人法,太学、国子学的试经制度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他所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其沦为摆设,毕竟魏晋两朝就是如此。

就当下而言,土人还不太会反对这种制度,盖因其本来就是魏普旧制,抵触程度相对较小,另外就是普通人的学识完全比不上他们,分去的「门人」名额较少,士族暂时不会产生危机感。

这种改革,就比较轻松愉快了,因为压根没到图穷匕见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