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个人观点(2 / 3)

初唐小卒 军魂寒鸟 287 字 8个月前

文人相当的惊讶。

「这……这是真的?我等根本就没有享受过任何一点你所说的好处,这官员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敢如此施为?」

不过他刚说完,李承乾又看着他「是这个官员没有传达,还是官员传达之后,你们下边村落乡镇当中的人没有继续将这事情传达下去?」

李承乾再次问话,眼前的文人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得看着李承乾摇了摇头。

「这些事情我怎么就不知道了。本地我们周家家主也是和我们一样过着苦呵呵的日子,想必肯定是不会得到消息的,要是得到消息怎么会过着穷苦日子?」

「是这样吗?」

瞬间李承乾就在脑海当中闪过一个念头。

「看来是此地官员胡作非为。」

不过李承乾仍然很好奇「难道就没有过往的商队带来消息吗?」

刚说到商队,这个文人惨然一笑。

「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特色。偶尔会上山进树林采点草药,可这也当不得什么特产,不会有人特意来收购,只得背到县城当中去换一点点微薄的钱财,也算是一点额外的收入了。」

「是这样吗?」

这一下子李承乾总算是知道了,为何此地如此情况,没有特色,商队不来交易,就算是有一点好东西也是在县城当中自行出售换取钱财如此而已。

就在李承乾如此想着事情的时候,眼前的文人对着李承乾一拱手。

「这位兄台。某家还要继续读读书,没有办法陪这位兄台了,还请兄台见谅。」

这文人说了这么一句就要退后继续去读自己的圣贤书,只是李承看着他说着。

「兄台莫急,你刚才所说的。我也是有感而发,要不我们就去县衙当中问一问,看看这个县那个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朝廷的命令都不执行,还惹出天大的麻烦。」

这一下子那文人惊讶了。

「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就算是我们有为黎明表百姓叫冤的心,但是现在我们势单力薄也做不到如此大的事情,还是饱读经史典籍,如兄台所说,参加科举获得一个好的名声,然后再为官为民,造福一方,如此方为上策。

现在我等贸然前去县衙当中讨要说法,不过是螳臂挡车,就算我等有心,可是结果也不一定能够让我等满意。」

没有想到眼前的文人还有如此见识,李承乾对他更是满意。

「既然你有此心。那我们科举考场见。」

「好!科举考场见。」

两人就这样做了一个君子协定,然后各人归家,李承乾继续向前行进。

很快的就在村落当中又碰上了一个年长者,那年长者唉声叹气的在一个树荫之下锤着自己的腿。

「老了,老了,不中用了,想要再去种点儿地也办不到了,哎,我那三分薄田。难道又要被县令要走吗?」

这老者如此一说,李承乾不由得一惊,急忙来到他的近前,再次拱手一礼,恭恭敬敬的说着。

「老乡刚才说的这是几个意思?为何老丈三亩薄田要被县衙要走?」

李承乾刚问出自己的疑惑。这个老者看着李承乾「这位公子有礼,刚才和我们村儿周先生相谈甚欢,想必也是识文断字儿的人,您说有这样的理吗?」

这老者先是恭维了李承乾一番,然后紧急的在李承乾不明所以当中说了起来。

「这县衙当中的县令也不知道是如何的手眼通天。自古以来就没有说朝廷分的田地,因为你没有耕种上就收回去的

道理,而这县太爷真是让我等意想不到啊。

去年因为我这腿脚不方便,一共就五亩薄田,种了三亩,剩下的两亩还没来得及种,被这县太爷安排的人四下里看到了就强制收回去了,还说我中不了县衙就去种,只是这县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