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永昌伯爵(1 / 3)

汴京勋贵之中,家道中落者有之,儿孙不成器,丢了爵位者有之,父祖败家,儿孙争气,力挽狂澜,使得家族又回到汴京主流圈子的也有。

像英国公家,宁远侯家,还有韩国公,忠敬候家这等时代掌权人都成器的,也不在少数,唯有一家,虽然仅仅是个伯爵,每一代都看上去都不是什么权柄厚重之人,但却从开国以来,富贵不缺,甚至在现在成为汴京数一数二的富户,还不招人嫉妒的,仅此一家,就是永昌伯爵府。

初代永昌伯爵是太祖当年简拔于行伍之中,不是什么有名有姓的大将,走了运才得了个伯爵,太宗皇帝继位之后,因非太祖一系嫡系之人, 初代永昌伯又是个八面玲珑之人,在太宗还是个亲王的时候, 就属于既不投靠, 又不失亲近的, 自然不会叫太宗忌惮,虽没得什么重用, 但也立下不大不小的功劳,把爵位改成了世袭罔替,家里也有了一个开国辅运的丹书铁券。

又幸运的是, 当年废王赵廷美作乱,初代永昌伯刚刚去世,新继任的永昌伯正在孝期, 没担任什么要职,没有被赵廷美作乱波及到,其余勋贵, 不是因为和赵廷美有来往被牵连, 就是在叛乱中损失惨重。

反而什么都没做, 不起眼的永昌伯,把自家的财产保留了下来, 又趁着太宗清算废王一党,给儿孙置办了一些田庄店铺, 那时候还不觉得有啥, 到了真宗皇帝手上, 再加上先帝几十年在位,汴京朝局虽有波澜,但却一直蒸蒸日上, 永昌伯当初置办下的那些田产铺子就有了大用, 家中愈发的富足,家中产业虽然分散, 但都是挣钱的产品, 单独一个拿出来不惹人眼红, 但合在一起,却是永昌伯成为明面上大宋数一数二豪富之家的底气。

虽然说汴京肯定有比永昌伯一家更有钱, 更富贵的, 但能像永昌伯府这样,所有的产业能见光的, 汴京独此一家。

这也和永昌伯府的处世原则有关系, 可能是因为先祖的表率,每一代的永昌伯, 都不会去争权夺利,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再加上世袭罔替的爵位,让人不敢对永昌伯府的产业起了觊觎之心便可。

但是到了这一代永昌伯,虽然说也秉持了先祖那一套,不站队,不争权的处世原则,但却是因为自身太过于平庸,比起前面三代永昌伯差远了,又是个好女色的,当初宁远侯训斥顾廷烨,成亲之前就有了庶子,就是因为永昌伯的前车之鉴。

永昌伯府好歹是个伯爵府,家中更是豪富,但却没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家,愿意把女儿嫁到永昌伯府,就是因为永昌伯成亲前就有了庶长子,无奈之下,先永昌伯只得给儿子娶了一个寒门武将之后,也就是现在的吴大娘子。

不过也是错有错着,顶尖勋贵之家看不上永昌伯,最多只肯下嫁庶女,永昌伯府当然不会落下脸面,清流文官更是看不上永昌伯的做派,只有军中将领,为了家族前程,将嫡女高嫁给不成器的永昌伯,但这吴大娘子却是个手段了得之人,虽然管不了永昌伯一房又一房的纳妾,却能压的妾室不敢造次, 永昌伯更是对其信任有加。

但是,吴大娘子虽然管家了得,教育子女就欠缺了一些手段,毕竟出嫁之前,自家不过是个寒门武官之家,没什么底蕴,也没什么门路,永昌伯又是个不成器的,教育儿女更不会上心了。

好就好在,吴大娘子虽然教育不出什么成器的儿女,但有一点,儿女的人品还算不错,虽然说不上什么青年才俊,没出现什么纨绔子弟,唯一有点瑕疵的,就是他家六子梁晗,心性倒是不错,也有点文采,就是对于女色这一点,像极了他的父亲永昌伯,更是秦楼楚馆的常客。

梁家六子梁晗,虽然好色了一些,有吴大娘子的管束,倒也不像顾廷烨那样声名狼藉。

这就是有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