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决定(1 / 2)

“槐儿,为父当然知道你心里在想啥,你那生父前负你母,又治家无方,让你母子见面不相识,既然你已经过继到你爹爹名下,那和他又有何关系,不想见他便不见了,大不了搬出去住。”

盛长槐还是觉得有些迟疑,正准备开口说话。

“可是。。”

“可是什么,你忘记当年在戏园子,我教你的第一出戏吗?”

“孩儿当然记得,是《天雷报》。”

这出戏和后世大名鼎鼎《清风亭》类似,是一个继子不认养父母,最终被雷劈的故事。

“记得就好,就是梨园下九流的戏子都知道,养育之恩当深报,我和你母亲虽然养了你几年,但你读书写字,考中案首,多亏了老太太的抚养,你难道要学那无心忘义之人,不顾老太太的养育之恩吗。你既也说了,老太太亲子早逝,你那生父又不太恭敬,你在不回去,难道让明兰还是你那个一起过继到嫡长子名下的弟弟替你尽孝吗。”

“对啊,这几年不在,明兰那丫头我看了,一点也没有前些年机灵活泼了,当是因为没有一个给自己撑腰的兄长,叔父说的不错,大不了搬出去,我记得你在汴京是有两处宅子的,你现在已经即将成年,虽未成家,搬出叔父家自立门户,自然是可以的,等将来你在考中进士,坐上几年官,立稳了门户,明兰在一出嫁,以嫡长子继子的身份,将老太太接出去奉养,不比现在老太太在那屋里呆的自在。”

盛长槐听完,觉得可行,这时候,杨继宗的一句话,让盛长槐彻底下定了决心。

“大哥哥,到了汴京,谁要是敢对你不敬,我一定杀了他。”

盛长槐:“”

这小子,从小长在山贼窝,接触的都是一些胆大包天之徒,这山寨虽然大多数是农民,也有一些犯了小罪,之前还有几个罪大恶极之人,穆春是个江湖义气深重之人,颇有些前世水浒传里面那些好汉的性格,觉得反抗官府的都是英雄,也不管之前干过啥,只要是前来投靠,都收了上来。

虽然当时这几人在山上欺辱其他老实的喽啰,被杨文广赶下了山,但这小子还是受到那几人的影响,胆大包天,啥事都敢做,再加上这几年官府剿匪力度加大,江州这地界村寨也开始结保,其他山寨打家劫舍的成本越来越高,以为揭阳岭好欺负,有几伙不长眼的找上门来,别看杨继宗只有十五岁,手上已经有了几条人命,虽然都是罪大恶极的山匪。

也幸好当时这小子怕自己面嫩,别人不害怕,带了个面具,旁人只知道这山上有个小太岁,不知道叫啥,长什么样子,要不然,也一定上了官府重点关注的悍匪名单。

杨继宗正是树立人生观的时候,若一直留在这里,这小子就毁了,即便是将来从军,前途也会受到影响,看西北贺威将军就知道了,武力在西北几乎独占鳌头,却因为贼配军的身份,一朝入京,差点被那帮文官坑死,就连西北将门,也有些看不起他。

到了汴京,一定得找机会约束这小子,杨继宗不同于杨文广和穆春,在官府那边没有挂号,到时候花点钱入籍也可以,只要打点到位,在有关系,有个正常人的身份不难,当然,除了杨继宗,盛长槐还有个五岁的同母妹妹,也是盛长槐需要考虑的,一个小姑娘,从小长在匪窝,将来找人家都不好找,好在年纪还小,等出阁在早,有的是时间掩盖着一切。

想到这里,盛长槐终于下定了决心,站起来对着杨文广深深拜下。

“父母之爱子,当为其计深远,当初母亲临死之前回光返照,不认得我,却认得父亲,执意要将自己火化,父亲一力应承,当是想到了今日吧,也罢,咱们这几天就启程回京,等一切安顿妥当,再将母亲的骨灰坛子迁到汴京玉清观奉养。”

杨文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似是想起自己的夫人,神色黯淡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