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临晋之战(二)(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2705 字 2022-10-02

当临晋城头大战一触即发时,桓景的主力与卜泰率领的刘曜殿后军队相遇了。因为不信任作为主要为河东军的后卫,刘曜直接让文官卜泰作为后卫的监军。

大战遭逢大雾,信息不明,一开始往往双方都会认为优势在我。

刘曜以为大雾之下,桓景摸不清楚情况,加之人少,不会主动援救临晋城;而桓景则觉得大雾之下,刘曜全力进攻临晋城,加之刘曜本人已经几番受挫,失去理智,所以不会对侧翼做认真的防备。

所以,当桓景的主力绕到刘曜军队背后,与刘曜殿后的军队迎头撞上之时。无论是刘曜殿后的军队,还是新军的主力,甚至桓景本人,都颇吃了一惊。

两军一时有些犹豫,甚至都没有互射弓矢。隔着大雾,桓景似乎看见敌军已经开始变阵了。

桓景脑中突然一亮,虽说刘曜殿后的布置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数量也仿佛相当,然而敌军也是一副犹犹豫豫的样子,可见其战意不强,如今狭路相逢,唯有勇者可胜。若是还要摆开阵势,恐怕敌军也早已做好准备,反而会贻误战机。

“今日乃决胜之时,诸将随我冲锋!”

他大喊一声,向坐下青龙马一刺,青龙马立刻从阵中向敌阵飞驰而去。身旁亲卫骑兵不敢怠慢,也赶紧挥鞭,带着中军大纛随之向前。

一旁的马队将领高肃和陈昭之本来还在发愣,等待主将下达变阵应敌的命令,见主将自己率先跑出去了,一时慌了神,什么阵势、什么兵法都不重要了,赶紧下令马队追上桓景要紧:

“马队跟上,吹响号角!保护桓刺史!”

还不用他们发令,四近骑兵见大纛向前摇动,也自发地发起了冲锋,很快就冲到了桓景前面。

而后方带领刀斧手的王仲坚、还有中央矛兵方阵的李矩虽然因为大雾看不清大纛,但听到马蹄声和号角声,情知前方必有战事,也不敢怠慢,赶紧不等阵势展开,就随之发起冲锋。甚至由邓岳指挥的弓弩手见前军已经冲出去,来不及射箭,于是干脆将弓弩背在背上,拔出腰刀,向前冲锋。

卜泰本来见到桓景来袭,心中喜悦,觉得自己先前劝谏刘曜留下一支殿后军队是猜对了。原来先前刘曜打算全军压上,攻破临晋城,可多亏了他苦谏,这才分了万余河东军殿后,护卫粮草辎重。即使是桓景全军,在大雾弥漫中,晋军即使摆开阵势也要花不少时间,那么只要自己带着这万余人,坚持到刘曜攻克临晋再来回援,晋军不就自然大败?

作为一介文官,他也颇知些兵法,于是循规蹈矩地下令殿后的河东军队排开鹤翼阵对敌,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桓景竟然会不等展开阵型,立刻冲锋,这就超出了从前他所学的兵法之外。

为大将者,不是应该自惜其身的么?还有那些跟上来的晋军是怎么回事?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主帅发疯了么?他们难道想送死么?

可是还没等他把兵法层面的事情想清楚,晋军的先锋骑兵已经杀至阵前。匈奴的矛兵还在变阵,根本来不及组成紧密的矛阵,面对骑兵的冲击一触即溃。晋军的枪骑兵一旦冲散了敌阵,就扔去马槊,拔出马刀,冲入敌军的弓弩手中四处乱砍起来。弩手没有长武器,面对骑兵简直毫无还手之力。

刘曜方殿后的部队,出自刘聪在箕关战败后重组的河东军,虽说训练尚属有素,但本来就对刘曜这次出自私愤的进军兴趣缺缺,士气低落。眼下突然遭逢突袭,哪儿还有心抵抗,都向后逃跑。不一会儿,桓景身边的匈奴军队就已经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不剩几个人了。

不过鹤翼阵形如鹤,分为两翼,桓景方才冲锋仅仅击破了一翼,卜泰在另一翼中,还打算借着剩下的兵众顽抗,直至援军到达。好歹这一翼上,矛兵已经组成了阵势,晋军的骑兵可是冲不动的。

“不许跑!不许跑!”卜泰骑马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