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子使节(1 / 3)

晋坞 豆豉炒辣椒 3178 字 2022-05-27

封侯之后,众人喜悦。作为联军的统帅,祖逖的县侯自然没人质疑。而对于多数封疆大吏,关内侯已经是爵位的极限了,所以郗鉴和苏峻等人也没有异议。

若是一定要有异议,大概出在两处:首先徐州刺史蔡豹和司马苏峻职位高低不同,却同时领到了关内侯。其次,桓景北上打了一圈,纯粹功劳而言应当仅次于统领全局的祖逖,却只有一个关内侯。

当然,现在不是争功的时候,桓景真正担心的,倒是这些封赏会不会耽搁北伐的事情。毕竟受封之后,容易丧失继续进取的动力。何况这个钱凤显然是王敦的人,还不知道此番前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用这种糖衣炮弹阻挠北伐也说不定。

至于北伐不成对王敦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是因为王敦不想江北这几州刺史坐大。如果祖逖和自己立下功劳,那么王敦在南方想要搞事情,就得掂量掂量轻重。

见众人喜悦,沈充沉吟一声,突然插进一句话:

“此次经过军中,向随行军将问起,听闻诸位还打算继续北伐,已经准备拔营了。确有此事否?”

诸将面面相觑,方才钱凤已经透了一点态度,就是朝廷不希望未经授意就北伐。但既然两位使节是来封赏的,诸将也打算把下一步军事行动瞒过去,这应该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可这个天子使节突然提起这茬,不知他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确有此事”,祖逖脸色严肃起来,语调也转冷:“这次北上进攻石勒,并未有朝廷授意,但江北四州自行其是已久,朝廷也没有什么援助,为何突然提起这档子事?”

“过去之事,既往不咎,可是朝廷还是希望能统合诸君。”沈充语气和缓:“以后的行动还得有朝廷来协调方可,否则朝廷就算想要援助,也不知诸位何时北征啊?”

“可是机不可失”,桓景担心祖逖过于顾虑朝廷的意见,赶紧帮祖逖回击沈充:“若是待天子使节回建康复命,这一来一回,石勒早就带着主力灭了刘公,回师邺城,恐怕城墙都早已修好……”

这时一声傲慢的长啸打断了桓景:

“小儿辈安敢妄言!”议事厅内众人望去,只见一人横眉冷对,却是王敦的参军钱凤,那个瘦子:“如此自行其是,真是目无朝廷!若是有失,又有谁能担责?你不过四郡之地,能担责否?”

“钱参军,我若战败,失的可是自己的地盘!”桓景反击道:“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哼!我看足下为的就是‘有所不受’吧!是当我大晋是汉末,当石勒是董卓,而足下则想做魏武么?”钱凤继续犯蠢相讥。

此言一出,一座皆惊,竟然无人想起为桓景解围。原来众人暂时只是乱世图存,还没有想过将眼下局面与汉末相比。如今钱凤戳破这层关节,倒是让人各自起了小心思。

“钱参军言过了,若是桓刺史想做曹操,那么岂不是把祖公当做了袁绍,可不能如此无礼”,沈充似是感到议事厅内焦灼的气息,赶紧做出安抚状:“诸位州牧也是公忠体国,本来我此行也只是为了封赏而已,不想闹成这个样子。”

他起身向厅内众人行礼:“不如这样,北征之事暂且搁置,待商议清楚之后,再北上,若何?毕竟开春之后,水运也方便。”

祖逖见沈充定下了调子,不好直接反对,于是顺水推舟:“再议,再议,今日大家都过于激动了,需要冷静冷静!”

会后,众人各回各营去了。

桓景憋了一肚子气:如果诸刺史团结一心,表态继续北伐,那么大事就成了,何至于迁延如此。再议?议个屁!迁延下去,等众人拿到了封赏,可就没人会支持继续北伐了。

不过,这也怪不了他们,豫兖徐三州的军将不像自己的部下那般粗通文字,看过一些道理,所以力克枋头之后,这些士卒已经师老兵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