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劝降(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2624 字 2022-05-27

城墙一破,城中守军就如被砸开龟壳的乌龟一般。毕竟众寡悬殊,军心大失之下,很难再有抵抗之力。城墙上显然是守不住了,晋军已然经过缺口鱼贯而入城,于是守军也纷纷从城墙上撤下,向北奔逃。

不过以邺城之大,有内外城之分,此时还有与北面城墙相连的内城可以坚守。若是在彼处撑到石勒率军回援,亦是一个办法。

于是,在命城南守军殿后之后,郭敬带着少数亲信,匆匆沿城中奔赴城北,那儿还有最后几百主力,靠着最后一些兵力,或许能够守住内城。

可是郭敬出发之后,行至一半,突然城中四面火起,喊声大作。他此时还不知道,是李头带着城中流民借机起事了,只知城中也有敌人,一时进退失据。

“盗匪四起,街市阻塞,奈何?”左右失了主意。

他已经如惊弓之鸟一般:“走小巷,绕开乱民。从速!从速!”

在胡羯兵勇在主街与流民奋力厮杀之际,他带着十余亲随沿小道而进。幸亏自己平日多在城中考察防务,知晓城中这条小巷,只需翻一道墙,就可绕开主街进入内城。这种荒僻小巷,即使是邺城人自己也很少知道,看来自己终于逃出生天了。

正当他做如是想时,突然后头一声梆子响处,待猛一回头,身后已经出现数十手持木棒的流民,而身前的矮墙上,出现了一排削尖的竹竿,他已经被城中起事之流民团团围住。

前无攀援之所,后有数十追兵,已是山穷水尽。见身边几个侍卫原先是郭敬家奴,现在既想跪下求饶,又碍于脸面不肯出头,没奈何间,郭敬叹了口气,率先拜伏跪地请降,于是余众尽降于城中流民。

而城北的胡羯军士聚集在内城,已经做好了垂死挣扎的准备,一时竟然斗志昂扬。晋军连获城中武库,粮仓,却只能在内城下形成相持。

“停下,敌军已存死志,欲作困兽之斗,急攻必然欲速不达。”桓景急忙叫停了指挥主攻的先锋王仲坚:“倒不如放着他先不攻,等到求生的欲念上来,自然会来投降。”

“可刺史战前不是说从速?”

“放心,方才城中主将已降,给我透了底:内城里面没有多少粮食,也没有水源,等他们两天,饥渴交加,加上一时之勇散去,又心怀恐惧,自然出降。”

从前和石虎、支雄这些石勒的部将交手时,桓景深知石勒手下胡羯士卒所能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当初支雄一支偏师能够在主将失联,敌军围攻之下不溃,看来这种军队不容小觑,强攻恐怕不会划算。

但胡羯士卒的这种战斗力并非天生使然,不过来源于过往生活的悲惨,和对被俘虏之后的恐惧。

当初在豫州审问石勒俘虏之时,桓景就了解到,这些羯胡之人最怕就是投降之后依然被发配去做奴隶。如今在石勒治下,他们可是堂堂正正的“国人”,怎么可能投降去做奴隶呢?何况谁知道投降之后,桓景会不会杀降?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此时城中唯有百余负隅顽抗的敌军,胜负已经昭然,倒不如试着劝降他们。最好竖立一些榜样,将来继续与羯胡之人作战的时候,再要劝降,就有了现成的例子。

这些士卒大都不过是在石勒回到河北之后才临时过来投奔的,倒也没什么罪大恶极的过往,不会像石虎的部下和石勒老营那样坚决。不过在敌军尚且存怀死志之时,劝也是劝不来的。

且以逸待劳,晾他一阵吧。

于是一夜之间,桓景只是命人围着内城,又是击鼓吹号,又是施放火箭,扰得内城中人心惶惶,也不知何时开始总攻。像熬鹰一般,如是折腾了一日两夜,新军却并未攻击内城。

第三日清晨,待桓景再来到城下时,推上城头出来骂阵的兵头早已疲惫不堪。

“若是投降,可保不死!”

“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