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十面重围(1 / 3)

晋坞 豆豉炒辣椒 2817 字 2022-05-27

正月二十四,天气稍稍回暖,竟微微有了些许东风。

然而,平阳东面的群山之间,依旧春寒料峭。春寒之中急行军,饶是身经百战的悍勇之士,也抱怨不已,然而刘曜心如铁石,只是催促进军,将抗命者诛杀示众。

于是不过十日之内,六万大军竟全数赶赴至平阳城外。呼延晏引一万人偏师向北迂回,而其子呼延朗率领精骑六千余人在平阳东面来回巡逻,扫荡晋军的斥候。

匈奴军队先锋八千人在刘曜弟弟,广平王刘岳的率领之下,直扑沁水河边的端氏城。刘曜自己则亲率大军在后方缓缓而行。

他先前早就听说桓景兵力不过一万人不到,而晋军一贯孱弱,战力还要打个对折。现在无论那一个方向,己方都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么就算是光明正大地合围,也能困死此地的晋军。如此看来,这个叫桓景的无名之辈,还真是自寻死路。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事,刘曜多少明白一些道理:晋军虽然孱弱,但晋人一贯擅长机巧诈术,既然桓景敢于冒险,必然也有所依仗。故而先不要打草惊蛇,慢慢稳住合围,方是上策。

何况天子就在平阳盯着,自己若是剿灭晋军过于迅速,战绩过于耀眼,刘聪怕是又要起疑心。

出于以上想法,刘曜抵达平阳之后,反而放缓了前进的步伐,主力部队带着辎重,在山谷之间缓缓前行,又行进了三日,方才抵达沁水河畔的端氏城——刘岳正拿下此地不久。

“晋军何如?战力几何?”一见到刘岳,刘曜立马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简直不堪一击!晋军见我军来到,闻风丧胆,稍一接触就退回山林之中。山中骑兵不便,我军追之不及,方才放过他们一马。我看那刘粲就是个废物,连这种无谋怯懦之辈都打不过,还要哥哥你来救场。”

见到刘岳正在发笑,刘曜不禁皱起了眉头:

“兵者,国家之大事,不可如此轻率。”

见刘岳依旧一脸轻松的样子,刘曜压低了声调:

“我问你,为何一路上过来,莫说晋军,连晋人的影子都没见着一个?”

刘岳只得支支吾吾:“那……那有什么?无非是晋军将此地劫掠一空罢了。”

“若是劫掠,必有抢掠火烧之痕迹。但此地晋人几乎只留下了空空荡荡的房屋和田地。看来是将此地人口皆尽搬离了。坚壁清野,如何可谓之无谋?见强敌到来而不溃,接触后能迅速从容退走,如何可谓之怯懦?”

刘岳不能答。

刘曜心中一沉,眼前的对手似乎并不好对付,这次来袭的晋军中有李矩,永嘉五年的洛阳之战中,就是他的老对手,一贯狡诈非常。看来这个桓景的奸诈,倒似乎还在李矩之上。

在此地稍稍整肃一番后,刘曜启了一小罐酒,坐在城楼上的胡床,正准备小酌一番,这时候斥候送来了最新的情报:

“沁水上游,我军斥候小队被袭,唯有两人生还。晋军骑兵数百,正沿河北上,骑兵之后,尘土纷纷扬扬,似有步兵数千在行进!”

刘曜捋起虎须:“晋军出现在了沁水,却不南下以争端氏城,十分奇怪。”

屠各部匈奴虽说并非晋人,但自东汉以来就徙居并州之地,所以刘曜和他的屠各部部下,对当地的地理可谓烂熟于心。要出发向南,唯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汾水的河岸,一条则是沿着沁水的河岸。两河之间唯有山地而已,山上既无补给,又有虎豹熊罴之类的野兽,极难通行。

如果晋军并不打算走汾水平阳那条路,那么就只能走沁水河岸了。若是平阳那边并无动静,即可知道晋军是不是在佯攻。

“平阳那边有什么情况么?”

“呼延朗昨日来信,晋军似乎已拔营离开,进入霍大山一带。”

“如此要事,为何不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