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乌衣巷(1 / 3)

晋坞 豆豉炒辣椒 3057 字 2022-05-27

三国时期,乌衣巷本是东吴精锐乌衣营的驻地。后来中原动荡,侨姓士人南下,此地便逐渐变成住宅区。王导、谢鲲都在此地安住。

在王导管家的指引下,众人前往王氏在乌衣巷的宅院。在寿春之战后,王导因为力主在寿春抵御石勒有功,再度获得新的封地与赏钱,连带手下所有主战的侨姓士人都有所封赏。乌衣巷四处都在扩修宅院,工匠垒砌砖石和锯木头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说桓景读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之前总是幻想着王家谢家会居住在怎样奢豪的居所。但此时新兴侨姓士人居住的乌衣巷,显然还是没有后世传说中那样气派:低矮的院墙、风格不一的房门和屋顶、巷中路面皆是泥土、又无树木,这些都在说明这些刚刚侨姓士人大多才刚刚迁居此地。

反倒是不远处东面的一片住宅,遥遥望去,一派富丽雍容的景况,其间松柏森森,楼阁高耸入云。乌衣巷和那片住宅一比,简直如同暴发户的居所。

“那是何处”,桓景遥指东面的住宅。

“那是南塘,是顾家、陆家、纪家、周家这些吴地士人在建康的行邸。”王导应答道:“他们是吴地世家,在此经营已久,也无怪乎如此繁盛。”

“他…们什么吴地世家,我们就…一群丧家之犬”,谢鲲摇摇晃晃地走着,“懂……懂么?丧家之犬!汪汪汪!”

“幼舆!桓内史是贵客,请尊重些!”王导斥责道。

“礼…礼俗岂为我辈所设……”谢鲲话还没说完,就蹲在地上,掏着嗓子开始干呕起来。一旁的家仆见状,赶紧将这醉鬼引到一旁的水渠去。

“幼舆狂士,放诞无礼,还望桓内史稍假借之。”王导向桓景表示歉意。

现在一行人里,只有桓景和王导两人尚且清醒,其余士人要么互相搀扶,要么被家仆扛在肩上,都已经意识不清了。

“到了!”管家一声高叫,打断了二人的对话。王导微微欠身,便引导众人向宅中走去。

宅院中,王家的妇孺们早就等候在宅院内,见一群乱哄哄的男人进来,慌忙迎上前接走喝得烂醉的众人,只留王导和桓景。

见众人散去,桓景想起他此行的目的,便再次提醒王导。

“王将军,豫州刺史的事情……”

他话还没说完,王导就握住他的手:“不要见外,叫我的字,茂弘即可。我也以字来称呼足下吧。毕竟上次相见,足下还没有报知自己的字呢。”

桓景这才想起,自己和其余士人总是以官职互称,总是生分一些,至于字这种东西,自己家这种小家族本就不太在意,记得母亲说过,是伯什么,伯仲叔季,也是很自然的起名方式了。不过既然王导问起,虽然自己已经不太记得了,就索性乱编一个。

“我的话,字伯…伯庸……”他脑中快速闪过了中学时背的课文“朕皇考曰伯庸”,不妨就占王导一个便宜。

“伯庸?这个字有点意思。景者,太阳也;太阳虽然光明无比,但每日东升西落,倒也庸常了。”王导漫不经心地恭维着:“回到我们的公事吧。”

“后院清凉,可以一叙,我们不妨先去后院商议。”他引着桓景沿着一条小径,穿过一小片竹林,来到小池旁的一座凉亭之下。

二人坐下,家仆递上茶水来,桓景匆匆品一口茶,就率先发话了。

“所以豫州刺史的事情,王……茂弘兄你怎么看?江东有没有能担此重任之人?”

“若是平平择一名士作为刺史,江东才俊不少。但豫州兖州盗匪林立,胡虏觊觎,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恐怕非胆气非凡者不可。这些江东名士,多半只有自守之志,北上的差事,或许还是得从侨姓士人中挑选。”

桓景知道王导这话半真心半假意,真心是因为江东士人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