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荥阳的及时雨(1 / 3)

晋坞 豆豉炒辣椒 2806 字 2022-05-27

留下卫戍部队守卫谯城后,桓景手下直属的三千人马夹河而上,终于在数日之后与阳夏的守军会和。

经过与守军一番商议,此时桓景方才得知,南线的张平已经进抵宁平城下,而北线的陈午则似乎顿兵不前,也不知道是想坐收渔利,还是想来个突袭。

因为不知敌军多少,加上在桓宣的守卫下,宁平城还算坚固,所以桓景暂时选择驻兵不动,只是不断派遣骑兵四处打探情报,并静静等待许昌的探子们送回的消息。渐渐地,他手上的情报终于汇聚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

原来张平虽然号称豫州刺史,但作为流民帅出身,却从来没有得到晋室认可过。之前本来依附于石勒,在石勒撤出豫州之后,虽然收编了大量石勒残军,但外交却陷入了极度孤立,只是当时桓景选择追击石勒,所以才苟安于一时,得以抽出力气和陈午交锋。

而陈午则不一样,作为得到长安秦王司马邺朝廷表奏的陈留内史,陈午自然和张平不对付,于是趁着桓景和石勒交战之际,也将矛头指向了张平。

两方在许昌附近几番大战,一开始张平还能和乞活军的偏师打得有来有回。在陈午亲率乞活军老营赶赴许昌后,形势急转直下。毕竟张平部除了自己本部的流民外,多为新收降的石勒降兵,本来就无意作战,只是靠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才能与乞活军的偏师相持于一时。现在碰上悍不畏死的乞活军老营,自然一触即溃。

在陈午的指挥下,乞活军先是在洧仓正面大败张平的本部,张平只得引军龟缩在刚刚接收的许昌城中。又在许昌城南的颍阴屡次击破张平的援军。见城外援军失败,张平倒也不慌,只是依靠许昌的城防坚守,乞活军军中缺乏攻城武器,几次攻城,却也拿许昌的城防没有办法。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显然陈午不懂这个道理。面对众多情报,桓景掩卷遐思,如果是自己,可不会傻愣愣地进攻许昌,倒是会先留一部分人围着张平,而以扫平城外的敌军为上。

不过,张平面对陈午的大败,对于桓景来说可真是个好消息,经过如此重挫之后,张平可没有多少余力了。难怪桓宣从宁平来报,说张平此次向豫东进军,行动表现得极为谨慎,只是到达宁平城下,就不再向前。

至少可以确定,短时间内,张平在南面战线掀不起什么浪来了。桓景摸了一把头上的汗珠,感到一丝轻松。

陈午或许是以为张平和自己在人数上差不多,也应该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所以才坐山观虎斗。但是,陈午大大低估了自己军队的质量,桓景思考着,待自己收拾了张平,再向北与陈午决战不迟。

他打了个哈欠,继续翻阅各处汇集来的信息,突然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字上面,身子打了个抖,正是在此人的斡旋下,张平和陈午停止了交兵,并出城投降,宣布效忠于长安的朝廷。

这个让桓景虎躯一震的名字叫做——李矩。

李矩,桓景手握竹简,不禁微微发抖:这可是闻名中原的荥阳太守,没想到竟然今日和此人有了交集。

在旧时空,桓景从前读史的时候就多次遇见这个名字,以为一时英豪。在后来的历史上,靠着有限的兵力,李矩几次力挫汉赵军队的进攻,在原时空甚至一度短暂收复了洛阳,只是在祖逖死后中原的大混乱中才在撤军时死于一次意外。

如能得到此人,天下不足定也。

但激动之后,理性的思绪仿佛冷水一样,将桓景的热情浇得冰凉。

首先,自己是个内史,李矩也是个太守,都是一方诸侯,收到自己麾下肯定是不可能了。

而更可疑的是,李矩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恐怕难以称得上友善。毫无疑问,李矩是晋室的忠臣,但忠于哪个晋室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桓景不禁想起,当初秦王司马邺的小朝廷,最早就是在荥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