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半渡而击(下)(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2441 字 2022-05-27

此时涡水东岸,见西岸已经开始交锋,桓宣也下令进攻滞留东岸的支雄先锋。

“这是劲旅,何况以骑兵为主,放弃营寨主动进攻,会不会太冒险了?”

桓宣按剑而立,不动声色地说:

“我方主动进攻,不是为了击溃敌军,而是为了牵制敌军。渡河的都是精锐先锋,如果把这些人放去西岸,哥哥就危险了。”

他又将目光移向涡水西面,露出了笑容:

“何况,现在河西局势大好,滞留在东岸的敌军已经夺气,我们两千人,也未必不能战胜对方的一千精锐。”

桓宣说得没错,此时西岸支雄军本来依托营帐结阵,但新军勇猛非常,精力充沛,支雄部厌战高涨,疲惫不堪。两相比较之下,战局居然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势。

桓景骑着马,站在一个小土坡上,望着战局,不住地感叹这个时代的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田地可以爆发出多么惊人的战斗力。

在千里镜中,面对敌方营帐的鹿角,有士卒身中数箭,也要拼死把鹿角搬开。面对敌人落单的骑兵,从前通常会转身回避的新军步兵,现在却持长矛一拥而上,戳得骑兵进退不得。

桓景倒是觉得新军士兵们有些太拼命了——这些士卒都是未来军队的骨干,现在这么不顾伤亡地进攻,有些可惜。他和士兵们朝夕相处,感情深厚,伤亡过大是他不愿看到的。

而且现在战场之上还有两朵乌云:

首先是敌人骑兵的动向。支雄的本阵看似即将崩溃,但除了少数落单骑兵被挑下马来,其余的骑兵都撤退到了后方。

桓景算是看明白了,支雄是打算弃卒保帅,以步兵本阵为代价,为后方骑兵的集结拖延时间。支雄军队的精华全在于骑兵,所以即使击破步兵本阵,胜负依旧尚未可知。

其次是对岸的情况。率先渡河的一般都是军队中最精锐的部分。现在看来支雄显然是把除亲卫之外的大部分老营渡过了涡水,而把步兵还有王弥旧部留在了南岸。桓宣那一两千人,真的可以和石勒军的精锐抗衡么?

如果邓岳的水师能到就好了。桓景想起来几日前在城父和邓岳的约定,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也算自己考虑不周,当时仓促之下,只是约定邓岳准备完毕,便带船南下,却忘了限定具体日期。

“敌人往南面逃了!”

“我军胜了!我军胜了!”

突然新军营中爆发了欢呼,桓景拿起千里镜一看,支雄后方的骑兵正向南疾驰,看上去像是想要逃跑。

不对!桓景多疑的本能再度被激发:骑兵虽然是在后撤,但是队形有序,并且快速朝西方移动,似乎只是想要绕到视野之外,从新军侧面再度进攻。

幸亏有千里镜,己方视野比对方远那么一点点,不然支雄的计划或许真的能成功。

“没有投入战斗的后备还有多少人?”

“大约一千人左右。”一旁陈昭之答道。

“后备军听好了,拿好长矛!随我去军队西侧,”

桓景军中一向有约五分之一的军队留作后备,正是为了应付这种不时之需。后备全数来到西侧弩兵为主的薄弱处。

新军的后备采用轮值制度,今天刚好轮到他们作为后备。前方厮杀得正紧,自己却是整日滞留在后方,没有加入战斗,这些士兵不禁感到憋得慌。现在见自己有用武之地,不禁一个个摩拳擦掌。

在桓景的命令下,弩兵佯装依旧正常射箭,而只要敌军以来就主动溃散。而后备皆持长矛,只是静静等待对方送上门来。

果然不过一刻钟时间,西面扬起了沙尘,约千余骑兵,绕道西侧,在支雄的指挥下展开了最后的冲锋。

“大家稳住,敌军还有半里!”桓景军前,测距员高声喊道,这些人都是桓景精心挑选的眼尖的士兵,之前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