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曹咎和韩信(2 / 3)

在成功逃回到荥阳城后,于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立刘盈为汉国王太子。

这一次册立王太子的事件,引发了诸多的猜测。

有人觉得,在刚经历过一场大败后,汉国其实并不适合,在这个节骨眼上,举行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

有的人却觉得,正是因为彭城之战的大败,所以才需要借助册立王太子一事,挽回汉军上下的士气。

荥阳城中流言纷纷,甚至还有传言说,刘邦是遭受到威迫,才不得不立刘盈为王太子。

短短半天的时间,从传出汉王将立王太子开始,就有无数个版本的流言,在荥阳城中此起彼伏。

众多真真假假的流言,差点让人应接不暇。

但有一点说的确实没有错,刘邦这一次册立王太子不比寻常,真的十分仓促。

因为他连为太子准备的东宫属官都没有准备齐全。

按照周制,一个完整的东宫,应该具备太师,太保,太傅,少傅,庶子,太子门大夫,先马,舍人……

还有管理太子家的詹事,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等人,以及并不算属官的太子宾客。

林林总总无数人,依靠在东宫的名义之下,成为一个小号的朝廷,协助太子成为合格的储君。

然而荥阳城中,又哪里找得出来,这么多的东宫属官?

这里只是一个大号的军营罢了。

不过就算是如此,在堂堂汉王刘邦,丞相萧何,还有大将军韩信三位汉国最高领袖的见证下。

刘盈的王太子之位,却毋庸置疑的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刘邦脸沉如水,望着跪拜在自己身前的小小人儿,柔声道,“从今以后,盈儿即为汉国储君。”

“当时刻谨慎行事,努力好学,跟随诸位师傅学习治国之道……”

刘盈三呼万岁。

吕雉脸色复杂望着这一切。

刘乐目光无悲无喜,隐身在虚空中,全程观看了一出,堪称简陋的宫殿大剧。

远处爆发汉军骑兵在策马奔腾时,如同雷鸣般的马蹄声,还有坐在马背上的骑士们,嘴里发出的古怪啸声。

仿佛鬼哭神嚎般的呼啸声,已经成了最近一段时间里,曹咎所率领的西楚军队士兵的噩梦。

曹咎脸色铁青,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战局便走向了眼下这副不可开交的局面?

大概,是从他担心汉军会在途中设下陷阱,所以才派遣信使,向霸王项羽报告军情开始?

然而直到超出了时限,从后方彭城方向,一直都没有重新遣回他派出的信使。

曹咎派出的信使,就像是泥牛入海般消失不见,终让曹咎失去了对全局的掌控。

而正在曹咎觉察到不对劲的时候,刘邦麾下的汉军骑兵部队,正式发起了对西楚军的骚扰。

那些狡猾的汉军骑兵们,从其实力上而言,并非是西楚精锐骑兵的真正对手。

然而从一开始,汉军的骑兵部队,就不是和西楚精锐骑兵对战,而是远远的避开了西楚骑兵,专门挑选西楚军的附庸部队,以及刚刚收编不久的降兵。

韩信给“郎中骑兵”的命令,就是让他们在对敌军的骚扰过程中,不断的熟悉战术,从而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最终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成长为一只真正,能够和西楚军展开正面作战的精锐部队。

而“郎中骑兵”的统帅,被刘邦任命为中大夫的灌婴,在李必和骆甲两人的协助下,很好地贯彻了韩信的命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郎中骑兵”经过了前期的磨合,正在逐渐的变得成熟,变得缓缓强大。

曹咎几次三番派出西楚精锐骑兵,想要设下埋伏,将汉军的郎中骑兵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