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袁绍(2 / 3)

但他想起最近和袁绍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不得不按捺情绪,放下对张绣的怨恨。

在这个将要和袁绍展开决战的最关键时刻,张绣的存在,就成为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试想一下,如果曹袁双方决战,在前头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却传来张绣趁着许昌空虚,和刘表一起率军奔袭许昌,那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

曹操想到这里,不由的凝望了贾诩一眼,然后又想到已经逃亡徐州的刘备。

在和袁绍决战的时候,刘备也是一个祸害,看来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刘备才行。

刘协听出贾诩口中推脱意思,只好轻声叹息道,“如此倒是刘协的福薄,无法聆听文和先生教诲。”

也幸好贾诩脸皮厚,才能够装作浑不在意的样子。

对于天子的殷勤,贾诩其实并不怎么心动,因为以他的才智,如何看不出来,刘氏天命已断的征兆?

刘协还在长叹短嘘,黯然伤神,曹操却觉得颇不耐烦,提气道,“陛下,袁绍谋逆,并不只有冀州刺史王芬一例而已。”

“初平二年(191年)时,袁绍和冀州刺史韩馥,山东诸将暗中图谋不轨,以陛下年幼,并且是董卓所立的原因,想要立宗室,幽州牧兼太傅刘虞为新帝。”

“幸好刘幽州忠心耿耿,坚决不肯答应袁绍等人的无礼要求,这才使国家没有出现分裂。”

刘协听到这里,心中暗凛。

如果曹操所言不虚,那么袁绍此人,依仗自身是袁氏家主,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妄图插手帝王废立,确实是真正大逆不道,仿佛董卓一般财狼人物。

但是话又说回来,谁又能够保证,曹操所说的话,就一定是真的?

谁能够确定,曹操是为了打击袁绍的威望,同时挑拨袁绍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才会特意如此说呢?

如果说,当年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谋逆,失败身亡,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袁绍拥立刘虞,是否是曹操的片面之词而已?

贾诩察觉到刘协脸上一掠而过的犹豫神色,心中暗叹,轻声道,“许攸此人,现在袁绍的帐下。”

“是袁绍最为得力的谋士之一,为袁绍取得河北四州的地盘,出了很大的力气。”

刘协神色莫名的看了贾诩一眼。

他自然能够听出,不管怎样,袁绍收留当年和冀州刺史王芬图谋不轨的许攸,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曹操心中同样感觉十分古怪。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袁术兄弟,还有曹操等人交好。

董卓西奔长安后,关东诸侯四起,正是许攸的建议,曹操才能够得到袁绍的帮助,不断的壮大实力。

据说当时袁绍和曹操的来往书信中,曾经不无得意说道,“我袁本初取河北,曹阿瞒你取河南。”

“然后我们两人再展开一决胜负,胜利的一方,最后便能够拥有整个天下。”

这些年来,随着双方实力的不断扩大,曹操和袁绍两人之间的矛盾同样剧增。

或许对袁绍来说,曹操只是一个,在自己的帮助之下,利用自己的威望,取得一系列成就的附庸。

但被许劭,桥玄,何颙等人都极为看重的曹操,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居于袁绍之下呢?

而袁绍厌恶张邈,书信让曹操杀是张邈,但曹操却并未同意;以及袁绍击黑山张燕,还有迎接天子东归的事情上,两人之间矛盾的缝隙越来越大。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第二次南征张绣时,就有谣言袁绍准备趁着许昌空虚,率军袭击许昌,准备把天子接到邺城去,所以曹操才会匆忙退兵。

对刘协而言,从曹操的手中,转到袁绍的手中,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过是当年袁绍设计取得冀州以后,原来的冀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