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入门学习(1 / 3)

翊棠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还算温,不是太凉,看着止息端着茶碟,微开茶盖,小酌几口又放下,于是又催促他讲述。止息放下茶杯,回想刚刚所言之处,长出口气,继续说着。

随着时局变幻,纷扰不断,江湖也动荡不安,常有门派新立,同样也不断有门派覆灭,因此小门小派众多,能力参差不齐,其中能立足一方,并有一点建树的寥寥无几。如今颇具一定势力的,细数开来,也只有四家而已。

要说其中最不堪,难以启齿的,就是这秀花坊。秀花坊位于京兆府内,始建于神龙元年,本为男人寻欢作乐之所。

天佑元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大肆贬逐朝官,屠杀百姓,投尸于河,并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一时间长安城横尸遍野,不复昔日繁荣景象。

半年后,时局稍作稳定,昔日秀花坊姑娘们无求生之术,便又聚集一起,重操旧业。但在这兵荒马乱之际,盗贼四起,官兵亦是横征暴敛,因此秀花坊的日子并不好过。直至天佑三年,流寇再次光顾秀花坊,奸淫掳掠,抢劫珠宝,正当他们得意之时,一行短衣著裙女子突然出现,三两下便消灭流寇,众女人纷纷跪拜恩人。

从服饰穿着上可以认出,这一行并非中原之人,后来慢慢了解,才知她们原是南诏国宗室。

当年,郑买嗣发动叛变,将南诏宗室八百余人全部杀光,自立为帝,国号“大长和”。这一行人侥幸逃脱,本欲与大唐说和,请求发兵支援,无奈大唐帝国竟也遭受灾祸。为完成复仇大业,一行人改姓为“段”,隐居秀花坊中,用自身武艺佑一方平安。

坊主自称“段婆婆”,常年以面纱遮脸,一心策划复仇大业,为不打草惊蛇,平日里从不干涉秀花坊经营。而秀花坊在老鸨的主持下,依旧重操旧业,私下里秘密收徒授业。

起初坊内弟子在江湖中鲜有出没,在朝廷“追缴令”下,才勉强出山,江湖中对其也渐渐有了了解。坊内弟子所用兵器颇为混乱,有双环、爪刺、毒虫等,据传,有“四秀”常年留守坊内,所用兵器竟为“琴、棋、笔、墨”,且内功了得,因此秀花坊威望也日益增高,曾一度超越御拳馆。但其行男女苟合之事,为江湖所不耻,难入“正派”行列。

而玄机门的背景就更为传奇——玄机门前身为“玄机宫”,也曾是江湖四大门派之一,民间颇有威望,因朝廷干涉,被强行遣散,在江湖和民间引起强烈抵制,后来朝廷对外宣称其掌门被诏为“护国法师”方才平息民怨。

其外家弟子听闻后几番寻找未果,为复兴师门,于xz重建门派,并取名“玄机门”,收徒传道。门派复建时间较短,且掌门武功未得精髓,加之朝廷压制,因此不敢声张,如今仅为江湖小门小派。

而兴昌镖局则与寻常镖局无异,做的是专门保护财物和人身安全的买卖。因江湖动荡,流寇四起,镖局生意更加火爆,却平添诸多风险。

总镖头熊安因“城门悬马”而名声大噪,导致各地流寇听闻“兴昌镖局”名号均不敢造次,地处沧州境内。

相较而言,斧钺帮就有些不入流了。

他们原是沂州附近私盐贩子,贩卖私盐而获暴利,尽管朝廷多次围剿,却都未能完全剿灭。唐朝后期,时局动荡,也就无暇顾及。

私盐贩子因此愈加猖獗,甚至开始公然贩卖私盐,更有许多官吏、军人加入其中。市场日益混乱,盐贩钱森组织一众人马,整顿市场秩序,制定多条行规。一行人多以斧钺为器,因此江湖人称“斧钺帮”。久而久之,沂州附近私盐市场竟变得井然有序。钱森从交易中抽取红利,并按期向朝廷官吏上缴“税银”,得以在沂州一代发展壮大。

这各门各派,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翊棠听得颇为精彩,大为赞叹。对于他们,止息则习以为常,并不惊讶,只是倍感口渴,又将茶水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