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以农为本,还是吃农为本?(2 / 2)

,就从来没有推出过正真的好政策。

原本朱由检的打算是逐步降低农税,仔细琢磨后觉得这么做意义不大。除非直接取消了农税才有可能有效果,降十几二十个点的农税,分摊到贫民手中其实没多少实惠。还不如将这些钱换成能改变生产效率的东西来的实在,生产效率上来了,百姓受益会更大。

“说说启动大型水利建设工程的事吧,朕准备在密云建一个大型水坝,然后用高架渠道将水引到京城来。这个工程最好是能用五年时间完成。引到京城的高架渠道一方面能解决沿途农田灌既的问题,另外还能满足城中百姓日常用水的需求,是一个一举数得的手段。当然、这个工程一定要设计好,同时也要把握好施工进度,要让其成为正儿八经的惠民工程,既不能疲民,也不能让建设周期太过漫长。”

在没有大扬程抽水工具的时代,只能用笨办法来提高灌既效率了。建水坝提高水位,然后建高架渠道将高水位的水引过来,虽然成本有些大,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水渠高度提升三四米,在华北平原的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方式,朱由检在后世就见到过,所以他才能想到。

不过启动这么大的工城,他心里其实是有顾虑的。后世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由于大干快上,不少水利工程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给老百姓造成了大的伤害。因此在施工规划和进度上,一定要尽可能的谨慎,避免急于求成的蛮干,一定要以财政收入、技术水平为衡量标准!

作为穿越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国力和生产力实际出发,启动太过宏大的工程。可不启动宏大工程,发展速度又会过慢,如何平衡这个矛盾?是相当考验水平的。现在的朱由检,似乎是有点理解后世某位伟人当时的心态了。当下的自己可能比那时候的他更容易忍受不了国家落后的面貌,想着尽可能快的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