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士人阶层(2 / 2)

猪,随时都可能杀了吃肉。

而这些权贵,除了少部分像曹家、高家这种世袭的将门外,绝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出身。

这些读书人通过科举或荫庇,可以进入仕途为官,哪怕不做官,他们在朝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情关系,这些人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甚至章惇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

大宋的农税、商税为什么收不上来,并不是农民、工匠和商人抗税,事实上做为升斗小民,他们根本没有抗税的资格和能力。

真正不愿意交税的,正是这些读书人出身的权贵阶层,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大肆吞并田地和商铺,然后用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免去了税收。

这才是大宋收不上税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宋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富足,但其实这种富贵只存在于士人阶层,农工商的日子都十分不好过。

后世曾经对宋朝的农民起义做了一次统计,结果震惊的发现,整个宋朝的起义次数,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四百三十多次。

哪怕被异族统治的元和清两个朝代,也没有达到宋朝这种程度。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只有底层活不下去时,才会被逼拼死一搏,而宋朝民间的起义如此之多,正是因为对底层的剥削过重。

比如大名鼎鼎的方腊起义,那可是在号称富足的江南地区,可短短几个月时间,方腊起义就席卷整个江南,连江南地区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更别说其它地方了。

所以大宋的士人阶层早就变成了一只吸血虫,将农工商创造的财富尽数吸入腹中。

整个大宋的富足,其实就是士人阶层的富足,与农工商无关,所以哪怕是在后世,也有无数读书人在怀念大宋,因为在大宋这个时代,做读书人简直太美好了。

“你对读书人有很大的成见啊?”

章惇沉默许久之后,终于缓缓的开口道。

“成见吗,章公您应该最清楚,我说的是实情还是假话?当初您和王荆公变法之所以失败,不就是因为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从而被疯狂反扑吗?”

宁复澹定的一笑道。

其实上面这些话,如果传出去对宁复肯定十分不利,因为这些话实在太过大逆不道,甚至会动摇大宋的统治根基。

但宁复还是要说,因为他今天对大宋的统治阶级实在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