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冠、朱虎臣、顾鼎臣。八个人选之中,能够指定抽选的四个,现在也只剩下最后的一个名额了。之所以抛却了隋朝,从唐宋明清这四族之中进行选择。其实,也未尝没有因为这四个朝代的时间更加久远,每一个朝代基本都有两三百年的年龄。远远不是和秦朝一样短命的隋朝可以相比的。这四个朝代状元的基数更大,而且,科举制也越来越完善,能够挑出几个优秀人物的概率,也就自然更大。十个人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的概率,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那自然是比不上一百个人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的概率,更加比不上一万个人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的概率。十里挑一,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怎么也不可能和人家万里挑一的人物相比的。当然,能够高中状元的,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了。比上或许是不足的,可是,比下却也绝对有余了,能力再怎么样,也是有一个基本的保底的。隋朝虽然开创科举制,但是,一来,这个朝代毕竟太过短命了一些。二来,当时科举的规模也远远比不上后来的唐宋时期,仅仅只是草创阶段,各方面也都远远还没有完善。故而,高中的人数,相比其他几朝,不过寥寥无几。如果说朱虎臣是年纪最小的一个状元,那么,这一位张三甲,他则是蓝星中国最后的一个武状元。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火器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武术在战场上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清朝在1901年正式决定停止武举考试,持续了一千多年的武举考试正式落下帷幕。清朝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状元张三甲,算是赶上了科举制的最后一趟末班车。张三甲出生在一个习武世家,自幼就跟随父辈习武,后来又拜开州武林名宿杨国昌为师,学得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如盘龙飞舞,箭术更是百发百中。在大名府举行的武举乡试中,张三甲一举夺魁成为了武举人。在古人的观点中,武将所用的兵器越重,威力也就越大。张三甲在科举考场上所用的大刀竟然重达180余斤,而且挥舞起来毫不吃力。虽然说古代的重量单位和现在不同,但是张三甲能够轻松挥舞这180余斤的大刀,也确实令人感到非常震撼。就这样,张三甲毫不费力地耍完了刀,也毫不费力地取得了第一名。随后,光绪帝钦点张三甲为这一年的武状元,直接指派了御前侍卫的职位,由皇后亲自为张三甲披红戴花。在武术界,比武切磋是很常见的。武术大师们在比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交流,也能够取长补短,学习新的经验。自从张三甲一举夺魁名声大噪后,前来向他发起挑战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一场场比拼过去,张三甲屡战屡胜,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此时,在天津十分有名气的霍元甲早就听说了有这样一位神人,心里也有些痒痒。张三甲虽然是武状元,可为人并不傲气,且一直都坚持钻研武学,从没有废止练功。在武术流派上,张三甲是以力见长。在多位名师座下学习的经验又使他融会贯通,增强了技巧性。也正因如此,张三甲才能掌握多种兵器和不同类型的武术招式,并且很好地应用出来。但,霍元甲也并不是绣花枕头,他在当地也有的称号。霍家祖传的绝技也在他的继承与发展下,形成了独特的绝技。可仅仅两招,便能让颇有名气的武学宗师甘拜下风,此时的张三甲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连续三个人都被植入成了儒家之人!也不得不说,在蓝星的古代中国,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确实已经做到了一家独大。从那之后,诸子百家在儒家面前,已经没什么竞争力而言了。后世的读书人,几乎就可以将他们直接看成是儒家之人了。甚至,那个时候,还有什么诸子百家可言虽有道教,可道教是道教,诸子百家中的道门是道门。不召唤,那当然是不召唤了!本来就是为了拆开这几张乱召卡造成的影响,这才分开召唤。要是这种卡一次性用的多了,对于天下走势的影响,可就越发难以把握了。状元乱召卡,在众多的乱召卡之中,这已经是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一张卡了。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