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汴京之殇(1 / 3)

筑宋 木瓜三闲 296 字 2022-01-24

第192章 汴京之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今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明史拾遗,太祖诗词大全》

“是夜,太祖自引二十七骑驻足城下,举火相映,威势绝伦。城上军民竞相鼓舞振奋,呼声震天。七万蒙兀军竟不敢寸进,汴京乃安。

又,吕真人者,太祖授业之师也。重阳真人者,太祖之同门也。此皆豪杰之辈,相约共赴国难,欲解汴京之围。乃聚七十七义士,夜袭蒙兀大营。

此战也,蒙兀敌酋忽阑授首。又重创敌酋合答安,又焚敌营帐三十余处,又斩蒙兀首级二百余级,一洗汉家百姓两百年之暗弱。

蒙兀人亦为之胆寒,争谓此天谴乎?!

唯可惜者,义士去时七十有七,得生还者,止得九人矣。计死难殉国者,有林朝英等六十八义士。太祖闻其事,慨然抚剑长歌,词曰《满江红》。”《明史,大明奇侠传》

“至晨,太祖入城,汴京军民夹道欢呼。太祖入大庆殿,虚悬帝位,诛耿南仲、王孝迪、梁焘、耿延禧、范宗尹、冯澥、王时雍、贾奕、韩公裔、高世则等误国之臣。

又集汴京禁军为训,传刘舜仁、刘延庆、范琼、李擢、折彦质、许高等畏敌之将,皆斩首城上。于是汴京军心、民心皆振奋,再无颓废之念。”《明史,太祖本纪》

“蒙兀围城,渊圣皇帝不忍见汴京百姓受兵戈之祸,乃孤身入敌营议和。呜呼!渊圣皇帝之勇,千古帝王者,无有及其万一也。

伺后,蒙兀人残暴,而有不臣之心,欲邀太上道君皇帝北行以为质。渊圣皇帝不允,遂破和议事。是夜,太上道君皇帝、渊圣皇帝皆陨落敌营。

随行大臣殉国者二十九人。后宫皇后以下嫔妃、宫女死难者六十有七,汴京民间女子亡于敌营者,计一千三百三十八人。”《新宋史,靖康之难》

“二十七日,蒙兀军抵祥符,渊圣皇帝抚慰汴京军兵,诸军山呼万岁,皆愿效死陛下。又汴京防御使杜冲以为其城外所布军兵,足以解蒙兀之围。天下勤王之师,即日便至也。

二十九日,蒙兀人以奇兵袭天驷监,杜冲降蒙兀。四日,杜冲进掘堤灌城之策。

初九日,大河决堤,汴京陷水泽中,道路泥泞,城守艰难,民心不靖。是夜,渊圣皇帝携酒、肉、金银、牲畜、女子入蒙兀营议和。

十一日,渊圣皇帝二入蒙兀营。是日晚,沈晦护太上道君皇帝出城,入蒙兀营。

十二日晚,蒙兀人乱,贼酋忽阑死,贼酋合答安伤。

十三日,蒙兀贼酋忽图刺引大军至城下。攻城,凡五日不得下。盖明王陛下先入汴京,加强城防事。百姓、军民皆踊跃守城,汴京遂安。

是夜,太上道君皇帝、渊圣皇帝皆陨落敌营。从死节大臣、百姓者,概一千四百余人,北宋遂亡。”《五朝会盟编》

数十年后,各国都先后启动了修史工程。对于北宋亡国的这段历史,当然也是本着各自的利益需要,各说各话。几处大学的修史学者们,也互相吵得一塌糊涂。

不过在关于赵佶、赵桓父子的死难时间上,却都非常默契地延后了五日。因为“必须”、就是蒙兀人的敌酋忽图,残害了北宋两个亡国皇帝的!

而在各地史书先后编纂发行的同时,一本由民间主导编写的《五朝会盟编》野史,也豁然登上了大明、大金、南宋等各地书馆的书架上,引起学界的广泛轰动。

因为这本《五朝会盟编》,就是采访了一些幸存者后,简单对事件的时间轴做了勾写。这就颇让人好奇,因为在那场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