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长安故事(1 / 2)

晚宴就这么结束。

宾客尽散之后,卧房里,烛火摇曳,红袖添香,陈远开始书写方案。

不太容易。

因为这份方案里面要解释的东西很多,并不仅仅是表面要做的那些事。

好不容易写完上床,郑丽婉又不老实了,居然罕见的十分妖娆主动。

因为她今天被刺激狠了。

相比容貌财富,对她来说,今晚宴会上陈远的表现,宴会结束后的文思泉涌,更为致命。

转天也轮到她登场。

主要任务是翻译,润色,把那通篇的大白话写成一份看上去“正经”一点的奏折。

与此同时,提升卷面整洁美观程度,也是任务之一。

完事雨也停了,天气重新变得晴朗起来。

闲来无事,陈远纠集了一帮人,开始巡视荥阳地界的矿产资源。

主要是煤矿。

因为不论烧砖还是烧水泥,都需要煤作为燃料。

而即将到来的严冬,煤炭更是重要的生活资料,不但能用于取暖,还能用于生火做饭。

另一边,长安。

随着时节步入深秋,长安城的气候也下降了许多。

尤其一场寒意沁骨的秋雨过后,大大小小的街道上,行人衣服明显厚了。

但热闹程度却比之秋收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今年免了赋税。

因为手里大多都有钱。

自打免费徭役废止,修路筑桥有钱赚,相比往年,老百姓手头宽裕多了。

再加上前不久小公主降生,皇帝陛下大喜,免除赋税,而今长安城周边,可谓是家家户户有余钱。

有了钱,自然就要消费。

尤其这天一天比一天冷,添置衣物就成了必然。

也因此,虽然秋收过去了,虽然天也冷了,可这长安城依旧热闹非凡。

尤其东西两市,可以说从未这样热闹过,尤其丝帛行成衣行这些,生意爆好。

此情此景,李二也十分高兴。

秋收结束,颗粒归仓,这一年的工作基本上就步入尾声了。

尽管因为今年增加了不少新事物,什么炼铁厂啊,什么造纸厂啊,什么书局啊,又还有不少项目在持续动工,以至于远不如往年那样清闲。

可终究是没那么忙了。

正好最近骊山那边又送来一批棉布,李二便干脆命人做了秋衣秋裤,然后里里外外一番赏赐,又约了一帮小伙伴白龙鱼服,出来体察民情。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安装最新版。

“真热闹啊!”

“是啊,往年可没这么热闹!”

“往年有没有这么热闹某不知道,但是这秋衣秋裤穿着,是真的舒适暖和,哈哈哈哈!”

“对对对,还是枟阳公有办法啊,这棉花过去也不是没有,怎么就没人想到呢?”

“再过几年就好了,再过几年,棉花多起来,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天下大安,四海承平,吾等想必也能于那青史之上留下一番美名!”

“对外也不容忽视,休养生息了几年,再不动一动,怕是都以为吾大唐刀兵生锈,砍不动人了!”

“是极是极,今年就算了,明年吧,明年开春,平了高句骊!”

“诶,高句骊不急,再等等,先把吐谷浑给平了!”

“某认为还是灭高昌,焉耆人千里迢迢来入贡,高昌胆敢袭击掠夺焉耆,分明就是不给我大唐面子!”

“……”

都是一群官老爷,有文有武。

乍一看去也没什么特别,可实际上,都穿着棉布做成的秋衣秋裤,那志得意满的样子,便仿佛连身高都比过往拔高了一截。

对于此刻长安城热闹的情形,一帮人也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