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怎敢用天皇二字(2 / 3)

的军队便可以借山为屏障,选择在盆地区域内驻军。再说了,琵琶湖也在京都地界,不算放弃京都。

这种策略的选择,可以让京都获得百里纵深,而不需要在平原地带直面明军。

足利义本不想离开花之御所,但情势所迫,不得不同意众人的安排,选择前往琵琶湖遥控指挥,从而实现百里内五道防线的部署构想。

堺港的火燃烧很充分,所以在燃烧了一天一夜之后,逐渐就没了动静。

因为火势所阻,明军水师并没有直接上岸,这也给了倭军改变部署的时间。

这对于郑和等人而言并没什么区别,再说了,这附近的山通常算不得高,百丈、二百丈,最多

三百丈。

那些以山为屏,据守山坳的战略对付冷兵器军队还可以,但对付明军,就显得异想天开了。

郑和多等了两日,等到堺港成了灰,温度退了下去,才缓缓带宝船穿过堺港,进入纪伊湾,没有遭遇任何抵挡便上了岸。

明军开始扎营,这边营帐刚刚搭起,郑和便召集水师主要将领商议京都作战计划,还没安排出具体部署,军士来报:“有一个名为阿野公为的倭人,说代表太上天皇后龟山前来与大将军谈判。”

骆冠英听闻“天皇”二字顿时发了怒:“一个弹丸小国,怎敢用天皇二字?仅凭这一点,将他们灭杀也是合情合理!”

一向沉稳的杨荣也点了点头赞同。

天皇的称呼,可不是谁都可以用的,哪怕是皇这个字,也不是谁都可以用的。

按照大明王朝的逻辑,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称皇,皇之下是王,像朝鲜、占城等国,最多称国王。

敢称皇,啥意思,想和大明平起平坐?

弄不死你。

日本这种弹丸之地,不仅称皇,还太上天皇,这辈分比建文皇帝还高了,真是不知死活。

郑和也恼怒,但还是安排道:“让他进来。”

军士领命而去。

朱能看向郑和,颇有些不满:“这种时候就不需要见什么使臣了吧?”

骆冠英直言:“都要打到京都了,全都杀去了事,何必多此一举。”

郑和看着渴望战斗的朱能与骆冠英等人,肃然道:“

虽说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打下京都,但我们未必能轻而易举控制局势。刘长阁、庞焕在组建情报网时,可是遭遇了不少问题,这里的民众对大明没多少好感,打下的领地里,也出现了不少起暴乱,虽说没有对水师仓库构成威胁,但就目前来看,想要最快稳定局势,还是需要借一些人来用用。”

赵世瑜有些不甘:“不服则杀,杀到他们服帖为止!实在不行,就把男人全都杀了!我看谁还敢造次!”

郑和抬手,止住众人:“杀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必然会拖慢我们控制日本国的时间。你们也知道,举世攻明之下,朝廷几路出击,此时正是需要水师供应后勤的时候,若我们在此处耗费时间过长,朝廷就只能大规模调动民力去解决大军后勤。”

“何况借倭人之手平息民愤,并不意味着大明要借倭人之手治理此处。这里将成为大明的领土,自然也需要大明人来治理。虚与委蛇,商议谈判,不过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瓦解他们国民的意志罢了。你们信不信,他们此时前来,定是商议投降条件的,而非下战书的。”

众将听闻,逐渐接受。

郑和并不是真正需要与他们谈判,只是借此机会安抚与控制占领区的倭人,为后续的进驻、统治、治理机会。

阿野公为来了,正如郑和所料,客套几句之后,抛出了条件:“只要大明军队不进攻京都

,我们愿意与明军合作,奉上足利义持的人头,赔偿两亿两白银,割让九州岛、四国岛给大明,从此之后,世代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