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抽刀向理学(2 / 3)

,还是想卖羊毛?

朱允炆原本是不想让这群人来京师的,见了糟心,大过年的,不让人肃静肃静,可礼部与内阁认为,来者是客,不接待多少有些失礼,不妨让他们来,顺便兴师问罪。

既然这样,那就都来吧。

不过,帖木儿国没来使臣,毕竟路太远了,跑一趟实在是废腿。再说了,哈里现在正忙着开采克其库姆地区的木龙涛金矿,时不时请傅安、王全臻等人吃个饭,商量商量如何拉近下与大明之间的关系。

年底,京师热闹更胜以往,各地的手艺人、商人,纷纷抵京。

何文渊在冬日封印之后,带叶灵儿抵达京师,刚拜谒了英烈碑,转身就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汤不平板着脸:「皇上请你们入宫一叙。」

何文渊、叶灵儿没想到刚到京师,安全局的人就找上来了,只好跟着汤不平入了宫。

朱允炆看着更为稳重的何文渊与更是动人的叶灵儿,看向内侍,内侍端来两枚美玉。

「这是?」

何文渊、叶灵儿有些不明所以。

朱允炆平和地说:「听闻你们二人已立下婚约,朕送两枚玉佩作贺礼,收下吧,日后用心为朝廷办事,不可徇私枉法,否则这玉佩,朕会收回来。」

何文渊、叶灵儿收下玉佩,感动不已。

朱允炆看向叶灵儿:「永嘉学派与正学书院的论战,朕看了文书。让朕来说,正学书院之所以输给永嘉学派,主要还是过于拘泥于理学古礼,只讲问心问性,不能有所为,不知如何为。如今国子监正在改良理学,但院长董伦本身就出自理学,改良步子有限,难有成效,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叶灵儿蹙眉,何文渊有些着急。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朱允炆这是想将叶灵儿调入国子监,帮助董伦改良理学,让理学从空谈心性转化为务实求索,可两个人还没成亲,一旦叶灵儿进入国子监,那何文渊人在温州府,这小日子还怎么过?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朕知道这样对你们二人不公,但理学不革新,思想不摆正,大明就无法大踏步前进,你们也不希望看到诸如方孝孺等人,在民间大兴儒家理学,不问其他学问吧?」

何文渊看着犹豫的叶灵儿,着急地说:「改良儒家学问与理学,不需要灵儿到国子监吧,送来教材……」

叶灵儿打断了何文渊:「若只有教材就能成才,那天下府县学何必还需要先生?教材摆在那里,学子未必能通达其义。学问在于学与问,教材是死的,可学而不可问,没有人解惑,学出来的学子又怎么能懂得其中精髓?」

「可……」

何文渊想哭,还没成婚,这要是分开两地,岂不是煎熬。

朱允炆想了想,说:「若是你能答应来国子监,朕可以恩准你,每一个月课程休半个月,随水师南下的船只,往返温州府与京师。」

「好,我答应。」

叶灵儿清楚,朱允炆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拒绝。

何文渊暗暗郁闷,也只好接受这个结果。

朱允炆见两人没意见,对内侍吩咐:「让水师送他们回温州府成婚,正月十六日至国子监执教。」

何文渊、叶灵儿对霸道的朱允炆很是反抗,两个人来京师就是想好好看看京师繁华,这繁华没看到,就要被赶回去早点成婚了……

惹不起,只好回家。

朱允炆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有些着急,永嘉学派再出世,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商人、新兴士子,可也遭遇了许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方孝孺等一些老顽固。

间还有不少书院,为了捍卫理学正宗,将杂学入国子监,入府县学,入社学作大量批判,并在宣传方面下了不少气力,招揽了不少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