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衍圣公的志向(2 / 3)

都被宋正臣三天两头拜访给搞的闭门谢客,再也不出门了。孔公鑑担心如果怠慢客人,消息传入宋正臣耳朵里,给自己一个“不知礼仪,枉谈孔孟”的帽子,那这衍圣公府就糟糕了……

孔公鑑看着走进来的朱允炆、夏元吉与杨士奇等人,虽是陌生的紧,但还是很有礼貌地安排落座,奉茶,然后问:“不知几位来衍圣公府,所为何事?”

朱允炆打量着孔公鑑,此人年纪与自己相仿,倒是一表人才,颇有书生意气,开口道:“衍圣公自去年十月起,就屡屡上书朝廷,希望孔府中人能为朝廷分忧,愿出先生,入社学、县学、府学,授业解惑。”

孔公鑑正了正心神,看着年纪轻轻的朱允炆,能说出公文内容,说明此人是朝廷中人,但朝廷中如此年轻的官员可不多啊,莫不是行人司里面的进士?

饭团看书

“还未请教……”

孔公鑑态度更谦恭了。

朱允炆摆了摆手,并没有回答,而是问:“身份就不需要问了,直说吧,衍圣公如此上书,当真是为了教化百姓,弘扬孔道,还是另有所图?”

孔公鑑面色凛然,严肃地反驳:“我身为衍圣公,孔子之后,自有教化之职,开智百姓,大兴文道,有何可图?”

朱允炆向后靠在椅子背上,姿势多少有些“大爷”,手指敲了敲桌子,慢悠悠地说:“朝廷大兴文教而不用衍圣公府之人,你难道不担心三十年之后,衍圣公府被彻底边缘化,世人只知孔子,而不知衍圣公府?”

孔公鑑脸色一白。

朱允炆继续说:“朝廷打下安南,改为交趾,启用了孔子七十二贤后人,唯独没有用衍圣公府的人,难道你没有感觉到危机?”

孔公鑑冷汗直冒,自己在那双眼睛下就如同赤裸,什么心思都没有逃出他的窥视。

没错,孔公鑑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他不甘心衍圣公府被朝廷困在曲阜,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虽然在这里影响力很大,但终归是没有多少权利,治下也只有这曲阜人家!

孔公鑑看到了朱允炆大兴教育,原以为他会启动孔府中人,毕竟曲阜人家识文断字的颇多,而且孔姓先生众多,只要朱允炆开口,一口气拿出三百先生不成问题。

但朱允炆没有开口,他耗费大力气在江南征招先生,又在江西拉来不少先生,从头到尾都没看曲阜一眼。哪怕是去交趾传道授业的人,也只是选择孔子七十二贤之后,比如颜宝、冉忠等,唯独没有孔府中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也预示着衍圣公府可能就此衰落。

论教化正宗,自然是孔孟之道。而身为孔子嫡系子孙的衍圣公府及曲阜孔氏人家,却没有门路也没有机会投身于建文教育大战略之中,这对于存在志向、不甘平庸的孔公鑑而言是一种折磨!

孔公鑑不希望衍圣公府被边缘化,不希望在大明王朝中占不了几笔,渴望出现在世人面前,渴望通过孔氏家族的努力,重新让世人看到孔家,匡扶教化之道,执天下学问之牛耳!

这些心思很深,可在眼前人面前却暴露无疑。

孔公鑑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连忙背在身后,盯着朱允炆说:“大兴文教,乃是天子之策。作为曲阜孔氏,衍圣公府,责无旁贷。交趾之事与孔某人无关,我等只想效忠朝廷,为文教兴,启明智,传圣人之道略尽绵薄之力!”

朱允炆目光中透着玩味,孔公鑑说得冠冕堂皇,只不过是想以教育为跳板,重新让衍圣公府、孔家人登上政治舞台罢了。

孔家再牛,什么华夏第一家,这都是朝廷支持的结果,若没有人在朝廷里给他们说话,衰落是可以预期的事。

大家学习孔孟之道,祭祀孔子,也不一定去曲阜啊,要知道元代与明代的学堂里面是设置有孔庙的,遛个弯就能瞻仰孔子,衍圣公,衍圣公府,谁在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