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乞丐般的灶户(2 / 3)

口气,然后将脸贴在了冰冷的地上,双目满是绝望。汤不平将瘦弱的孩子放了下来,孩子连忙跑向田老四,刚到近前,就被衙役一脚踹倒在地,刚挥舞起水火棍就要打,就听到一声雷呵:“住手!”衙役见状,止住动手,循声看向朱允炆,打量了一番,厉声道:“衙门办差,我奉劝你不要掺和,小心把身家性命也搭进去!”朱允炆看着倒在地上挣扎着爬向大人的孩子,看着大人伸出手想要抓着孩子,两只手隔着一尺远,却只能一寸寸地移动。“他们所犯何罪?”朱允炆问。衙役呸道:“所犯何罪与你有何干系?”刘长阁忍不住,目光凶戾:“说话最好是老实点,问你什么答什么?”衙役根本不理睬刘长阁,对朱允炆等人说:“衙门的事,岂容外人询问。”说完,衙役弯腰就想要将女孩提起,可手还没伸到,就感觉一阵风来,随后便是一声清脆地“咔嚓”声音,衙役低头看着不自然摆动的手,随后发出了尖锐的惨叫声。另一门衙役见状马上拿起水火棍,指着动手的刘长阁喊:“你竟然敢殴打官差,你想造反不成!”刘长阁冷冷地看着对方:“不想骨折就老老实实站在那里回话。”朱允炆走向小女孩,弯腰扶起,看着女孩黝黑的脸上有着七八处伤疤,到处都是小小的凹坑,不由有些心疼,女孩站起就跑到了田老四身旁,哭喊着:“爹,快起来,起来。”田老四翻过身,深深呼吸了两口,才喘息过来,看着一旁骨折冷汗直下的衙役,还有一个畏惧不敢向前,随时准备跑路的衙役,摇了摇头,对朱允炆等人说:“你们快走吧,犯不着为了我们糟了灾祸。”这是一个好人,至少是有良心的。朱允炆如此判断,问:“你们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抓捕部门?”田老四悲伤地说:“我们是樊川灶户,没了活路,趁着天黑跑了出来,好不容易跑到了高邮,准备找一条船向北去,可惜没跑出去,被衙役给抓住了。”灶户!朱允炆知道,这是大明户籍中的小类户籍人口,他们这类人只有一个工作:制盐。元代就有灶户,明代灶户的主体依旧是元灶籍人口,但考虑到人死了不少,逃了不少,只用元朝时期的灶户不够用,朱元璋就下令,就地征民,两淮盐场附近是有百姓的,直接划入到灶户之中,还有一些罪犯,该流放的也不用流放了,送去充当灶户。户役皆永充,不得脱籍。这是洪武朝的规定,也就是说,你是灶户,你子子孙孙无穷尽都是灶户,不像是军户、匠户等,虽然也要求子孙接班,但如果你能找到人代替你,那你就能脱离苦海,转化户籍。灶户是找不到外人来接班的,就算是这一脉人死绝了,朝廷会再招人。灶户执役煎盐,也就是说,灶户其他的徭役都免了,只做好盐这一件事,朝廷发给卤地、草荡、工本钞等工具。朱允炆想象中的制盐就是挖个坑,引入海水,晒盐,改天铲子铲铲,然后大颗粒砸成小颗粒,拉出去卖,应该是一个轻松的活,可怎么看这两个人不像是灶户,倒像是乞丐?就算是乞丐,也有一双露着脚指头的破鞋,可这两个人连破鞋都没有,混得还不如乞丐。夏元吉走到朱允炆身旁,低声道:“樊川是高邮、泰县、兴化、甘泉四县交界之地,那里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名为东银钩,东银钩两岸是丁溪盐场。”朱允炆听闻之后,微微点头,对田老四问:“好好的灶户,为何要逃出来?”田老四苦笑一声:“好好的灶户?你是商人家吧?看你穿着倒是讲究,可你知道身为盐丁有多苦吗?若不逃出来,就要死在那里了!”朱允炆心头一震,目光变得阴沉起来:“可是有官欺压灶户,滥用刑罚?”田老四摆了摆手,咬牙说:“就每日的活计就要了人命,官差那几鞭子又算得了什么?今日没有逃出去,被抓回去说不得就会被活活打死,只可惜了我的孩子,她今年才八岁啊!”翠翠呜呜地哭着。朱允炆眯着眼,看向夏元吉:“灶户生活如何,你可知晓?”夏元吉摇了摇头,自己主管户部,全国财政,对于盐政的事也只关注过盐税,具体灶户怎么制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