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裴伯耆想当申包胥(2 / 3)

“臣安南陈氏之臣裴伯耆叩见大明皇上!”

裴伯耆跪拜,刚说了一句话,已是悲痛万分,放声痛哭。

朱允炆坐在上面一脸郁闷,不知道的还以为建文帝驾崩了,喊了两声“起身”也不知道站起来。

解缙走出,对朱允炆行礼之后,便走向裴伯耆,将其拉起,道:“还请先生平息悲愤,言明身份与来由。”

裴伯耆擦了擦眼泪,悲伤地喊道:“大明皇上,臣名为裴伯耆,祖、父皆为安南陈氏执政大夫,臣母实陈氏近族,故臣自少侍国王,受爵五品,从隶武节侯陈渴真为裨将,然……”

老泪纵横。

“去年时,奸臣胡季漦父子杀主篡位,屠害忠臣,灭族者以百十数,臣兄弟妻子亦被收戮。胡氏父子更是遣人捕臣,想要一举绝灭。臣闻事变,弃军遁逃,转入山林,深居穷僻,与蛮獠猿狄杂处……”

伴随着裴伯耆的描述,朝廷官员与朱允炆可以想象得出,那一段时间对于裴伯耆恐怕不好过。

估计还过了一段人猿泰山的日子。

“臣为陈氏之臣,耿耿忠诚,天地可昭!然郁抑无告,无能为力,更难以凭借自身之力,为陈氏、家人报仇!后听闻大明飞夺镇南关,剿灭胡杜大军,胡杜授首!臣便冒险而出深山,翻山越岭,躲避胡氏军兵,直至抵达镇南关……”

朱允炆听着裴伯耆的话,微微点了点头。

他的提前登场,果然与改变的历史有关。

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对内施政是高压统治,伴随着不少腥风血雨,但在对外关系上,却颇有“理想主义”色彩,如对于安南进犯,几次都只是下个敕令,责怪几句,然后没有后文了。

宽容敌人,意味着伤害自己。

大明的广西就这样被伤害了很多年,直至朱允炆拔剑出鞘,消灭了胡杜大军。

裴伯耆正是有感于大明军士的血性与英勇,才冒险走出来求救于大明。

“奸臣黎季漦,乃故经略使黎国耆之子,世事陈氏,叨窃宠荣,其子胡汉苍,亦忝贵仕,一旦得志,遂成弑夺,改姓名胡一元,子日胡奃,改国号为大虞,肆虐下民,百姓衔冤,呼天叩地,忠臣良士

,疾首痛心……”

朱允炆看着捶胸顿足的裴伯耆,不得不说,此人是一个极有演讲天赋之人,言语、动作、神情,抑扬顿挫之间,很是调动人的情绪,不少朝臣因此而被触动。

裴伯耆铺垫了许久,终于说出了最后的目的:“臣请宗主天威,兴兵南下,复立陈氏子孙,使主此土,则区区远夷,仰戴圣德,恭修职贡,永作外藩。”

在停顿了一下之后,裴伯耆表现出了自己的决心与忠诚:“臣不才窃效申包胥为人,敢以死罪请,伏望陛下衰矜。”

朱允炆审视着叩拜的裴伯耆,他对于中原文化有着极深的了解。

这也不奇怪,在明代,不,可以说是在汉唐时期,安南、高丽就极度仰慕中原文化,他们在很多方面都仿照中原设置,包括科举。

安南有科举,而科举的很多内容,便是中华文化。

裴伯耆在这里用了“申包胥”的典故,而此人确实是古代忠贤典范!

在春秋时期,伍子胥与吴国孙武带军士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

伍子胥没有抓到楚昭王,就找楚昭王的老子发脾气。

按理说,打不了儿子,揍一顿老子也没什么,可问题是,楚昭王的老子都埋在坟墓里了……

于是伍子胥鞭尸三百。

当然,这背后也隐藏着原因,毕竟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家人干掉了,做出点鞭尸的事也好理解。

但申包胥却认为自己的老朋友伍子胥干得太过了,为了复国去找秦国帮忙,秦国不想帮忙,于是申包胥便站在秦城墙外痛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