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兵变(1 / 4)

文思明、丁维岳为代表的士绅群体,很早就跟秦朗有联系,毕竟双方距离的不远么。

不过同时么,他们也跟金陵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文思明、丁维岳之流,每个人头上实则都有崇祯皇帝给的官封,但是用处么几乎于无,所以他们更为世人所知的还是榆林军头目的名号。

对于投靠秦朗,榆林军中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头领可并非全都是同一个态度。

但他们倒是都知道轻重,不会也不敢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乱子。

哪怕一些人不愿意投靠秦朗,比如丁维岳,但他们也乐意配合秦朗大军的行动,乐意听从秦朗的调遣,集结兵马往南攻打守卫力量空虚的曹州等州县,席卷兖州西南。

从濮州到辛县,榆林军把握的这些地盘就像一面盾牌挡在了齐鲁西部运河沿线的正前方,只要他们这儿不出意外,秦朗就完全有把握以两三万人的兵力,一边抵御鞑子即将杀到的反扑,一边牢牢的固守住运河沿线。

榆林军如果攻打曹州等地顺利,那运河一线的南端就更不需要他发愁了。

因为在榆林军往南的同时,徐州的金声桓也会发兵向北,夺取单县等地,这样一来金声桓与榆林军就已然把兖州西侧方向给完全堵死了。

秦朗若是把主力全都集中在东昌府境内,清军的反扑凭什么能挫动他的阵脚?

所以阎应元这次就带着人前往濮州与榆林军的大小头目们相会。

他的任务不止是牢牢把握住那些个已经确定要投奔秦朗的榆林军头目,更要借此机会把丁维岳那边的人尽可能的拉拢来几个。

地主士绅阶层也不全都是死脑子,文思明就是很好的一个明证么。

他之前可是举人,家中良田百顷,在观县可是响当当的大户名流。可比丁维岳牛掰多了。

但现在文思明不也没有因为秦朗的土地政策、税制改革而选择金陵吗?

这就是聪明人啊。

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真谛。

如文思明这类的人,不管是秦朗还是阎应元都不奢望能随随便便就可看到一大堆,然而能多出一个,秦朗军就等若多了一块招牌啊。

何峰人都到濮州了,那都还有一些云里雾里呢。

他才投靠的秦朗军,现在就被赋予了这般重任,未来前途……,可称得上光明啊。

因为哪怕他一个书生秀才都知道榆林军的重要。

纵然他和李飞都只是这次任务中的小卒子,是给阎应元当下手的,可这也是功劳!

等到一切安定了,再回到济宁,何峰相信自己跟李飞绝对会有重大的收获。

梁敏并没有因为何峰的身份而对其有任何的蔑视。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榆林军头领,他对秦朗有着先天的好感。

不管是秦朗的仁德仁慈,还是他清丈田亩改革税制的作为,都让梁敏由衷地感到佩服。

而何峰对梁敏更不会有半分的瞧不上了。

他可是知道这些人的前程的,这点只看他前去梁敏军前拿到的一些东西,那就能知道梁敏于秦朗麾下的前程了。

一句话概之,榆林军头领们的前程比之沧浪渊那伙人的前程,直接就拔高了一个档次。

比如眼前的梁敏,那可就直接是暂编第三团的团长了。而由沧浪渊人马改变来的暂编第一团的团长却是由李国英暂代。

“梁团长既已经决心投靠齐国公,就当通晓齐国公之军规军纪。须知齐国公麾下强军今年来威震天下,屡败鞑虏,其即有枪炮之犀利,钱粮之丰厚,亦有军法之严明,军规之森严。”

“数日前的济宁之战,数万清军被打的抱头鼠窜,大军沿途追杀数十里,期间有满蒙八旗骑兵聚集于蜀山湖南大举反扑,却硬生生的被齐国公麾下步兵临危结阵杀得二度败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