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火星地底异物(3 / 4)

出的区域,杨舟干脆不清理干净这些碎石泥沙了,而是沿着硬物表面开始挖掘。

选择一个方向一直挖,准备看看尽头在哪里。

谁知道这一挖就挖了十几公里,结果还是没有挖到尽头,杨舟已经放弃了用世界树搬运的想法了。

当时这样想,是因为他以为这个硬物就只有小船那么大,谁知道有城镇那么大。

这还只是挖了一个方向,另外的方向还不知道有多长呢。

已经挖了这么多,杨舟自然不会放弃。

当他挖了几千米时,就已经超过地下湖的面积了,现在他其实是在挖洞,不过刚挖的洞穴马上就会被水填满。

杨舟还真就和这个硬物耗上了,他心里已经有了某种猜测。

这不像是天然的物质,他也算是科研领域奋斗的人了,从来没有听说什么天然放射性物质自带上千度高温的。

之前那还是水里,温度应该超过上千度,等杨舟挖到没有被水覆盖的区域,温度变得更高。

杨舟挖到从来没有水分滋养的区域,当水漫过去时,整个洞穴都在炸裂。

不过这不影响杨舟,创世蘑菇的防御力惊人,也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它需要的营养物质,水分都储存在自己体内。

自带的空间可以存很多水以及其他营养,就算进入太阳待一两年,也能生存下来。

而且杨舟在火星地下随便挖掘,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和他的思维连接。

中间没有任何延迟,这点是杨舟最满意的地方。

杨舟本来以为要挖几个小时,也许这硬物覆盖了整个火星南极,没想到又挖了十几分钟,大概几公里,就挖到头了。

现在出现了切斜角度,前方已经是尽头,他可以选择向下还有左右挖掘。

杨舟最后选择了左边,因为他太好奇这东西到底有多大了,只要这个东西是圆形,或者不管什么形状,那他一直沿着左边边缘挖掘,早晚会回到原点。

这次花费的时间就要长很多了,如果是圆形,刚才是直径,现在就是周长。

况且当时选择挖掘的地方应该不是直径,他选择挖掘的地点,应该不是中心,也不是圆边上。

杨舟的挖掘工作持续了几小时,总算弄清楚这个东西到底长成什么样了。

在挖完后,杨舟回到现实,利用电脑开始给之前挖掘的硬物建模。

他脑海里记得整个挖掘过程,并且挖掘过程中还记录下了挖掘距离,当然不是按照地球的多少米计算,而是按照创世蘑菇的触手长短计算。

创世蘑菇的触手达到了9.314米,这换个同样类型的创世蘑菇就实验出来了,在火星的创世蘑菇和新培育的创世蘑菇触手长短误差不会很大。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安装最新版。

杨舟发现挖掘的物体是椭圆形,有点像是一个蛋压扁一些的形状,要不是当时边缘和其他地方有明显区别,杨舟是顺着边缘挖掘周长,恐怕还不好测量这个椭圆的周长,那时候肯定会挖偏。

现在杨舟已经几乎能确定,火星南极陨石坑下方几公里藏着一个椭圆形坚硬物体。

这个物体的硬度超过钻石,创世蘑菇不能在上面留下任何痕迹。

并且这个物体属于放射性物质,自身还在发热。

温度并不平均,有的地方温度高一些,有的地方完全没有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环境影响不大的原因。

如果整个物体都在长期释放上千度高温,可能整个地面都会因为下方热度烘烤泥沙,融化整个区域,在火星地表形成一个比椭圆形硬物还要大的坑。

很快3d软件上出现了一个椭圆形物体,按照面积来算,应该能够容纳下一个小县城。

直径超过了10公里,按照最长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