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春秋大梦(1 / 2)

汉道天下 庄不周 224 字 2022-11-21

周忠有些尴尬,讪讪地点点头。

“年纪大了,习气难改。”他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自嘲道:“天生嘴快,难免出错。”

“言为心声。”杨彪不客气地说道:“你心里不这么想,岂能这么说?”

周忠放下茶杯,严肃的拱手致谢。“是,是。文先教训得是,我记住了,回去就闭门谢客,深自反省。”

杨彪哼了一声,没有再说。

周忠与他年龄相当,官职相近,他也不能说得太过,只能找机会提醒一下。

话题回到贾诩的巡狩之计。

两人商量了半天,觉得这个方案看似荒唐,却有可取之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子或者太子安居都城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在开销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经常性的出去巡视,求尝不是督促地方的一个方法,也和天子将民事委任司徒、司空吻合。

天子在外面巡视,对司徒、司空的干涉更少。

至于军事,反正天子暂时也不可能放弃,不如暂且维持这种局面。等天下太平,贾诩以及西凉人的影响力渐弱,荀彧、周瑜等人接替,形势自然会有变化。

退一步说,天子也不是好战之人,兵权在他手中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原则上,杨彪表示赞成,可以进行公开、深入的探讨。

周忠听了杨彪的分析后,也改了主意,表示可以接受。他随即又提起了天子要去江南的事。

“文先,你还记得刘陶么?”

“当然记得。”杨彪淡淡地说道。“你是担心天子将士燮和汝颍人联系起来?”

“你不担心?”

杨彪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不紧不慢地品着茶。

得知天子要去江南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刘陶的官职虽不高,名声却很响,他当时就很敬重这个比他年长十来岁的学者。在张角为祸之际,他们都曾多次提醒孝灵皇帝,也算是同志。

刘陶后来被污与边章同谋造反,不屈而死,杨彪至今难忘。

如果二十年后,刘陶又因为士燮的原因累及身后后,他会很失望。

他想不明白,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为什么汝颍人不利用这个关系劝士燮投降。

难道他们觉得士燮还能苟安于岭南?

说到底,还是汝颍人没认清形势,不甘心失去特有的影响力,和天子怄气,希望天子能有所让步,承认汝颍人的独特地步。

这种情绪很强烈,甚至连荀彧本人都无法左右。

“我和刘陶算是同道,我写封信去,让刘陶之子走一趟交阯,劝士燮投降。”

周忠点了点头。“也只有如此了。”

——

送走周忠,杨彪独自坐在堂上,慢慢地喝着茶,神情有些落寞。

袁夫人从后堂走了出来,打量了杨彪一眼,啐了一口。

“就知道你又忧国忧民了。”

杨彪回过神来,哑然失笑。“我身为司徒,不忧国忧民,难道尸位素餐?”

“话虽如此,却也没有像你这样急切的。天子等得,你等不得?”

杨彪咂咂嘴。“天子还年轻,我却已过花甲,岂能如他一般从容。”他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起来,我真有些嫉妒荀文若啊。”

袁夫人垂下眼皮,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端在手中,却没有饮,只是看着袅袅的茶雾出神,眼神有些无奈。

三个月前,杨修上书天子,为凉州鸣不平,要求司徒府调整从西凉调拨的物资价格,尤其是马匹的价格,并对官员考绩的指标做出调整,以求公平。

奏疏一经刊发,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杨修的意见公允,这没什么问题,哪怕是中原籍的官员也不会反对,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哪天就会被调到边郡任职,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