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初露峥嵘(1 / 2)

汉道天下 庄不周 211 字 2022-09-16

来到这个时代七八年,刘协一直没有痛痛快快的说一次,以免过于惊世骇俗。

今天依然不能。

但他总算可以不用顾忌那么多,可以说得多一些。

堂下十来岁的孩子不懂,就算听到了什么,传了出去,别人也未必当回事。

堂上的教师都是研究军事的,保密是基本素质,就算觉得有些不对劲,也不会随便讲。

少了顾虑,刘协就可以多讲一些,将他认为最根本的东西灌输下去。

除了武学是实学,要实事求是的原则之外,刘协还讲了一些具体的事例。

他拿出准备好的琉璃片,演示了一下光线的折射。

琉璃就是玻璃,并不稀奇,尤其是随着西域商路的畅通,更多更好的琉璃制品进入中原,只不过是作为玉的仿制品,充当饰物,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刘协挑了这两片琉璃不仅纯净,没什么气泡,磨制得也极佳。作光学演示时,勉强能够看出轮廓。

他演示了两个功能:一是放大,一是望远。

两个功能其实是一个,只不过望远的功能实现起来更复杂些,要两个镜片组合。

但效果却是极为震撼的。

虞翻等人都是研究军事的,自然清楚望远意味着什么。

特别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越早发现对手,生存的机率越大。用来传递消息,也可以成倍的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潜在的价值极大。

琉璃片很多人都见过,甚至手头就有,军中取火也常用琉璃片,只不过成色没有刘协手中的这么纯净。也正因为此,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那斑驳的光影背后,居然还藏着这样的功能。

什么叫见微知著,什么叫明察秋毫,什么叫举一知十?

眼前的天子就是。

一时间,堂上、堂下对刘协的崇拜如滔滔江水,奔涌而来。

就连一向自负的虞翻都抚着胡须,发出感慨的叹息。

自己和天子相比,果然还是略逊一筹。

这是天资上的差距,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

“小小的琉璃片,就可以产生如此奇妙的作用。如果能深研其理,加以利用,还能发现多少秘密?”刘协举着琉璃片,脸上带着如春风般的微笑。“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既然可以聚光点火,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武器,在数百步之外烧毁敌人战船、大营?有没有可能制作看得更远的窥管,在千里之外就能明察秋毫?”

堂下的孩子们已经兴奋得忘了君臣之礼,拍手叫好。

堂上的虞翻等人也不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别说制造出刘协想象的那种神器,只要能有十分之一的功效,就足以改变战场形势。

比如用数面大镜,在远处照射敌将的脸,使他无法视物,甚至致盲。

比如远在数里之外,斥候就可以观察对方大营的部署,不仅看得真切,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两片小小的琉璃片,蕴藏着无限可能,等待他们去发撅。

他们甚至有些按捺不住,不想再听刘协说,只想聚在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能设计出什么办法。

——

第一堂课,极其成功。

刘协不仅表达了对技术的高度重视,更揭示了技术蕴含的巨大潜力,得以说服虞翻等人,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并广招奇材异能之士,以弥补黄月英等人离职后留下的空缺。

作为所有学术的基础,算学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易学大家,虞翻的算学能力不弱。研制投石机时,他的算学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和刘协讨论了一下琉璃镜折射现象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算学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明。

至少在形学(几何学)上,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