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见杨素(2 / 3)

尚书府大门紧闭,唯有侧门开着,有一队士兵站在门前,身躯一动不动,就好像是门前的两尊石狮子。

“此乃尚书府,无关人等速速离去,不得逗留。”忽然一个侍卫开口,对着打量尚书府的朱拂晓呵斥了一声。

朱拂晓面带笑容,几步上前自袖子里掏出文书:“在下乃城关县人氏,这里有尚书大人亲笔印信,劳烦几位兄台通传。”

一边说着,朱拂晓递上手中书信,二两银子被其压在信封下,塞入了那门房的手中。

听闻这话,侍卫不敢怠慢,连忙接过书信,果然信封上有杨素亲笔印信。

“公子稍后,在下这便为公子通传。”侍卫不敢刁难,能拿着杨素亲笔印信来尚书府的,绝不是他能刁难的。

当然,能在尚书府当差的,也绝没有简单之辈。

几个人的生命磁场,在朱拂晓眼中,绝不会比柴绍差。甚至于比柴绍还要强胜一筹。

尚书府虽然气派,杨素更是位高权重,但整个尚书府门前却冷清的很。

门可罗雀。

“尚书府处境堪忧啊,要么是朝臣知道杨素处境不妙,不敢前来结交巴结。要么就是杨素自知处境危险,断绝了所有的社交,不见任何人,免得被天子抓住把柄说是勾结党羽。”朱拂晓心中念头闪烁:“我来尚书府,虽然走了捷径,但后遗症并不小。”

就在其思忖未来该如何走的似乎,忽然一道声音将其唤醒:“这位先生,我家老爷请您过去一述。”

朱拂晓闻言立即躬身一礼:“有劳阁下。”

二人顺着侧门进了尚书府,一路在府中走走停停,穿过一道道廊腰缦回的过道,来到了一座书屋前。

书屋周围栽种着竹子,下有小溪潺潺流淌而过,小筑清静幽雅,倒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侍卫站在小筑外,对着小筑恭敬道:“大老爷,人已经带到。”

“进来吧。”屋子内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

朱拂晓整理好衣衫,然后迈步走入台阶跨越门槛,才入屋子便觉一道暖风扑面而来。

整个屋子充满了墨香,屋子内是一座座书架,书架上摆放着一本本书籍。

任凭这满屋子的书籍,也比不得那浩瀚夺目的生命磁场,比之袁天罡还要强胜三分。就算比不得袁守诚,也相差不多。

朱拂晓下意识的向着那磁场望去,然后低下头,不敢在多看,只是那惊鸿一瞥的景象,却印在了其心中。

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座桌子,桌子前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略显肥胖的男子正静静的坐在那里,一双充满了温和之气的眸子,静静的看着走进来的朱拂晓。

朱拂晓看了一眼,便不敢再多看,连忙躬身一礼:“后学末进朱拂晓,见过尚书公。”

“起来吧。”声音中气十足,充斥着难以言述的温和、威严:“你是七丫头介绍来的,也算咱们自己人,不必客套,坐吧。”

朱拂晓又行了一礼,方才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此时才抬起头看向杨素,目光落在了杨素头上那乌黑的发丝上,然后扫过杨素身前的书架,眼神里露出一抹诧异。

“七丫头和我说,你有数术之大才,更博学见闻集合百家之长,有大才!”杨素慢慢的道了句。

“不敢当如此夸赞,在下不过是有些机灵罢了,大小姐谬赞了。”朱拂晓连忙回了句。

“呵呵,你若没有真才实学,七丫头岂会贸然推荐?”杨素对于朱拂晓的谦逊不以为然,然后道了句:“你觉得本公这尚书府如何?”

朱拂晓闻言知晓杨素是在考他,能不能通过考验,还要看他今日表现。

只是有些话不知该不该说。

朱拂晓心中无数念头闪烁,看着上方看不出喜怒哀乐的杨素,顿时心头一横:富贵险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