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章 雄起南疆(1 / 3)

乱世长生劫 乔释迦 3239 字 2022-01-11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岁春秋。

由于在丹阳过得还算不错,端木易便留在楚国多待了些时日。

作为第一个敢不尊天子,自己称王的诸侯,楚王熊通确实比端木易想象中更有作为。

三湘之地多恶水,荆蛮之境多野人。

楚国最不容易管理的地方,便在于穷乡僻壤太多,荒村野店无数。

而这些山野之人,又多是未蒙开化、落后粗鄙之人。习惯了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他们,一遇到饥馑灾荒,便只知道转嫁危机。

弱小的村落流离他乡,强大的部族起兵叛乱。

历代楚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军事镇压。

毕竟楚国兵力雄厚,剿灭一两个山头还是绰绰有余。

但自熊通上台以后,政策大变。这位精明强干的君主,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僻野之徒之所以作乱,说到底还是因为穷。

穷则思变,尤其是在看到其他地方的庶民比自己过得富足时。强烈的妒忌心,会让这些饥民更加暴躁,最终演变出叛乱。

因此,熊通决定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初继位的十几年里,他亲自乘蔽陋之车,衣粗麻之衣,奔赴楚国各个穷乡僻壤,带领着当地的黎民启拓山林,开垦农田。

有田可种,有粟可餐,有业可生,有居可安。

民生问题的解决,直接解决了野民多乱的根本原因。

而日臻完善的各种制度,也让楚国的经济基础越发雄厚起来。

这样一个庞然大国,盘踞于南境,又不循礼法,不尊王权。如此一来,就免不了受都他国的敌视和抵触。

当然,有心不代表有力。就比如蔡国,始终对楚国就采取着敌对的态度,但多年以来,却从未采取过任何行动。

因为他们也知道,以自己国家的实力,去挑战楚国,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毕竟楚国也是曾经战胜过大周王师的。不自量力地与楚国争斗,失败是必然的,可能还会遭到天下诸侯的耻笑。

这一点,蔡侯十分清楚。

不过这一年,情况变得有些不同了。

就在年初,蔡侯依靠上了一个强劲有力的盟友——郑国。

七月,郑伯入蔡,会蔡侯于邓。

后半月,郑蔡合兵,出师楚境。

七月十五,丹阳,城南的一处宅院外,几架马车停靠在门前。

这间院落甚是奇怪,院子不大,家奴人数也不多,甚至周遭的人都不知道是何人府邸。

但偏偏,这样的一间小院,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达官显贵来访。

今天则更加不一般,门前的三架车辇中,有一架套着六匹神骏的高头大马。

驾六,是天子的仪程。当然,在楚国,却还有一人可以享此殊遇。

楚王熊通,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明目张胆地越制称王的诸侯。

尽管楚国自建国以来,便有着“不与中原之号谥”的传统。但名义上,还是承认着大周天子的共主地位。

而从熊通这一任君主开始,楚国国力大盛。

凭借着日渐强大的兵力,幅员辽阔的土地,以及险山恶水这样的天然屏障,楚国已经不惧中原诸国的威胁。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楚王熊通自称为王,彻底宣告了与周天子的决裂。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屈尊来到这间小院落中,足以见得院中之人的地位之尊崇。

而此时,这间院落的主人也终于在正堂露了面,正是在楚国闲居了一年的端木易。

身着青衣布袍的端木易匆匆赶至正堂后,当先向着楚王熊通赔了一礼:“大王见谅,在下适才在内舍里琢磨事情,是以来迟了些。还请大王恕罪。”

熊通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