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人才培养计划(1 / 3)

看着赵喜仁夫妻脸上露出的喜色,陈曦心里轻叹口气,事实上短期之内她并不打算冒然扩大县服装厂的生产规模。

表面看来随着订单增加,无论是市服装厂还是县服装厂都已经开始三班倒休人不休机、加班加点的生产床上用品。因为时常加班,工人们的工资有明显提高,这也让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有增无减。

可是在陈曦看来,无论是她管理的县服装厂,还是如今同她们签订加工合同的市服装厂,都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级别上。唯一的区别就是市服装厂的‘作坊’更大,工人人数比县服装厂更多一些。

虽然在陈曦的要求下,两处服装厂已经将床上用品的生产拆分成若干步骤,使得完成每个步骤的女工都非常熟练,不止加快了生产也让床上用品的做工更精良;但是机器的落后扔难以用人工弥补。

如果硬要形容,那只能说是自行车和跑车的差距了。

陈曦无声的叹了口气,当初选择生产床上用品,就是因为生产设备太过落后,工人熟练度参差不齐,被单、被罩、枕套这类东西远比生产服装要简单。

可再简单也有对比,纯手工裁布和机器裁布不用问也知道那种更快、更好。再加上一些位置需要‘刺绣’,不止对工人熟练度有严格要求,陈曦还得控制刺绣面积。

一来厂里会刺绣、能做好的女工就那么几个人;二来刺绣面积大了耗时耗力不说,也会减少床上用品的出货量。

陈曦不是没想过画些图纸,然后让穆朝阳找人想办法做出几台与服装生产相关的机器,毕竟一九七八年的时候岛国人就推出了第一台电脑多头绣花机。

可机械的加工生产绝对不是你给张图纸就完了,还涉及到许多东西。你得有资金、有能用来加工、生产这些特定机械产品的机械,有工人、有技术人员、有场地等等。有了这些,才能谈到图纸和生产。

之前陈曦画的那些家用电器图纸虽然给了穆朝阳,可到现在一切还‘尚在筹备中’,估计等产品出来还要好一段时间。

至于进口一些与被服生产有关的机械,陈曦暂时没这个打算。

如今国内市场对方开放,已经有部分国家来华投资;可想买进口机械依旧不容易。外国企业更多的是向内倾销一些陈旧设备,且要价不低,数量上也有限制。

陈曦既然知道情况,又能画出不少相关的图纸,就没打算给对方送这笔钱。

赵家婶子不知陈曦心中所想,还沉浸在自家闺女要有好工作的喜悦中。她将那盘西瓜放下后,就势坐在陈曦身旁,笑着打听:“那要是住县里,是不是就得租房子啊。到时候这房租……”

话没说完,就被赵喜仁打断:“你问那么细干啥,等到时候不就知道了。再说陈曦她们厂子工资高,县里租房子啥价你也知道,人多了住一起,房价摊到每个人身上还能贵了?”

赵家婶子没好气的白了自家男人一眼:“我打听打听怎么了,陈曦让咱们帮忙留意下村里手巧的丫头,我总的问仔细些,不然人家闺女和家里人跟我打听工作的事情,你叫我说啥,我说啥都不知道?”

其实赵家婶子也有私心,哪家的闺女出去当父母的能不惦记,她就想趁机问的仔细些。若是陈曦让这些丫头自己在县里租房子住,她总得把把关,看看房子安不安全。否则都是些年轻姑娘住一起,万一出点儿什么事儿,孩子一辈子都毁了,再好的工作又能有什么用。

陈曦猜出赵家婶子心中所想,忙笑着回道:“婶子说的对。”

灯具厂那边有空闲的职工宿舍,安全上不用担心,陈曦觉得以目前她和灯具厂那边的关系,让新招的女工住进去完全不成问题。再说房水电费都由她负责,于公于私都挑不出毛病。

她将住宿的情况大致和赵家婶子说了下,赵家婶子满意的连连点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