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茶馆三幕,一举封神!(求订阅)(1 / 3)

全能技艺师 黄狼鼠 2715 字 2021-12-16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

现在是袁死后,帝国主义指使国内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起:京都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

“御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

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

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

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

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公司的广告画。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

而且字写的更大。

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御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茶馆的第二幕上演。

开演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全国范围内十几万人的观看。

此等规模在国内市场,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相比于前面有人唱衰茶馆第2幕可能不如第1幕好,大伙儿心里也曾有些打鼓。

但他们显然多虑了。

茶馆的第二幕,依旧保持了整部作品的高水准,而且因为是中期剧情,相比于第一幕,这一幕的故事冲突性更强烈。

第2幕的剧情描写的是民国初年。

茶馆老板王利发,为了从萧条中挽救茶馆,迎合潮流,实行改良,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厄运。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

包括常四爷,王利发,王淑芬等等。

只不过相对于第一幕的茶馆,这一幕所展现出的景象,给人一种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样子。

其实用这种茶馆的摆设和人物的穿着来描写当时社会的环境,并不是茶馆独创。

只要是上演戏剧,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借助一些道具。

故事情节开始发展。

此时,常四爷出狱。

康顺子母子逃出了宫。

拉皮条的刘麻子,莫名其妙稀里糊涂的被砍了脑袋。

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

还有两个逃兵,想两个人共同娶一个老婆。

在此期间茶馆的生意变得惨淡,面积明显缩小。而一门心思苦心经营,试图改良茶馆的王利发。好不容易把茶馆进行改良,可还没开张,就厄运临头。

这店刚一开,那什么特务啊,巡警啊,就接二连三的过来敲诈勒索。

当初的那些混混,如宋恩子吴祥子之流。

此时摇身一变,成了军阀的走狗,混的那叫一个潇洒。

而在面对这帮人欺负的时候。

王利发这种老实人,根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观众也能看出来。

王老板就是个本分的买卖人,他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能顺心点,可这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儿,就只能俯首称臣当“顺民”。

平时面对那些茶馆常客的时候,他就希望那帮人“莫谈国事”。

有观众说他油滑。

跟个老油条一样。

但仔细想想,在当时那个年月,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估计早就被那帮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就像王利发说的那些经典台词:人总得活着吧?

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是啊,该贿赂的,我就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