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李想的电影解读(1 / 2)

千面影帝 坚强的雨巷 2722 字 2022-01-09

看着面前正在播放着片尾的大荧幕,李想现在是真的很佩服余祥和赵宇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太牛逼了,他李想愿意称他们为最强。

赵宇就不用说了,整部电影中只能用一个“真实”二字可以形容赵宇的演技,在李想的心里,赵宇的表现绝对是值得一个影帝的。

余祥这个人吧,有点不太好说。

从外表来说,就是一个儒雅随和的中年大叔,而且在和他的采访中也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温和的人。

但你看了他的电影,你会发现他拍电影时会是站在上帝视角,会用一种冰冷甚至是淡漠的视角去剖析这个世界,剖析人的内心。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却在余祥的身上完美的融合着,这或许才是余祥身上最大的魅力所在。

看了看时间,已经深夜十一点多了,从影院回到家中,虽然已经是深夜了,但他还是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因为他知道,他还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要做。

相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李想更喜欢的是做一个影评人。白天的工作已经完成,现在,他需要将他个人的另一种解读放到网上让大家观看,这是与他白天时完全不同的猜测。

拿出笔记本,把所有打了问号的关键词都单独写到另一张纸上,做完准备工作后,李想端起咖啡一口气喝完。

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档,李想在心里回忆着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在下班以后,他又去电影院看了两遍《白日焰火》,所以他现在更加相信自己现在的解读才是对的。

李想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正式写下:

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白日焰火》?

其一:白日焰火对应着剧中的“白日焰火夜总会”,这是一切事件的起源。夜总会是什么地方不用多说,我个人觉得“白日焰火”四个字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观众指向性,即关于性冲动与压制的探讨。

其二:电影中的环境和人物都是冷冰冰的,这种冷冰冰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所有人的冲动和欲望。在这种内在的冲动和外部冰冷的冲突下,导致每个人所拥有的欲望和冲动都只能像白日的焰火般短暂存在,却又被立刻扑灭。

具体表现为片头的张自力和前妻、宾馆里的梁志军与吴志贞、张自力和吴志贞在冰场的亲吻和最后摩天轮结束后被出卖的吴志贞。

而在片尾指认现场时,楼顶发出的烟花也营造出了一种“白日焰火”的场景,个人认为这与片名关系不大,纯粹是张自力对于出卖吴志贞的一种呐喊,有种履行承诺并告诉吴志贞他的爱就像白日焰火一样,稍瞬即逝。

所以才会有在车上吴志贞似笑非笑的表情,她看懂了,但这对于此时的她来说没有意义,所以才会似笑非笑的样子,看向车头的方向。

居委会楼道里为什么会出现一匹马?

通过台词我们可以知道马是“拾荒人”留下的,而马这个意境不用我多说,它代表的是一种强力的地位,在我个人看来,它出现的时间是在王队调查“蓉蓉干洗店”时,有种强烈的指向性,干洗店老板。

马是“拾荒人”留下的,但“拾荒人”却不见了,这点也对应后文的“白日焰火夜总会”老板的失踪,一个大活人,什么时候失踪的都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意。这在隐晦的表明着看似平静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看不到的危险,再结合马的意境,这不就是“蓉蓉干洗店”的现状吗?

所有接近吴志贞的人都死了,为什么老板没事?

说到老板,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张自力第一次进到店里的时候,老板就说了一句话,“这人呢,千万不能给自己找麻烦。”

还有“我就是可怜她”,仔细想想,这个时候的老板是不是就像是一个“拾荒人”,但他拾荒的对象却是吴志贞这个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