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锦衣卫拜访大王山城(1 / 2)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或有夏九年)二月初,米脂县锦衣卫小旗艾宏喜一早便带着旗下十名缇骑骑马前往大王山城,大王山城距离米脂县城二十五里地。此时的锦衣卫小旗艾宏喜头戴乌纱帽,外罩棉甲,内着飞鱼服,腰缠鸾带,手提绣春刀,骑着马在官道上飞奔。

这一小旗的锦衣卫晌午左右来到了大王山城城门外,艾宏喜抬头一看,吓了一跳,这大王山城依山而建的石台基怕是比米脂县城还高了,再一看山巅的天守阁巍峨壮丽,已经高耸入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雾)。

这种山城的建设方式艾宏喜在锦衣卫画册上见过,东海岛国倭国那些大名的主城都是这种样式。艾宏喜用锦衣卫走南闯北的见识估计了一下,这种高耸入云的日式山城只需放上上千人守卫,怕是两三万的贼匪都难以攻破。如此,艾宏喜便放下了心中的轻慢与锦衣卫的傲气。聪明人总能审时度势,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米脂县锦衣卫小旗艾宏喜前来拜访,劳请城头的大哥通报一下你家大王。”因为城头上射下了一箭以示警告,因此艾宏喜便带着十名锦衣卫缇骑在城门外一箭之地站定,然后整齐的向城头呐喊。

“吱吱呷呷”大王山城城门缓缓天启,然后城头橹楼中战鼓声隆隆响起,只见一群衣着黑色锦衣战袍的士卒踏着鼓点整齐的走出城门。这些士卒外罩镶铁皮甲,头戴黑灰色铁盔,手持四米长铁戟,腰悬八面铁剑,背上背着强弓劲弩。

艾宏喜眼神一凛,单凭这些士卒背上背的劲弩,身上穿的铁甲就能断定这是大王山中藏着一伙反贼,要知道《大明律》上可写得明明白白,私蓄盔甲劲弩以叛逆论处,是要夷灭九族的。艾宏喜终于自以为明白了真相,这大王山收购人丁就是为了编练士卒。艾宏喜暗自使力拉扯马缰,本打算掉头骑马逃亡远离贼窝,可惜座下马匹就是不听使唤。

大王山城中不断吐出黑色锦衣士卒,以百人方阵在城门两旁站定,艾宏喜粗劣的点了一下,至少已经有五十个方阵了。

最后城头上的鼓声停息,从城门中驶出一驾四驷战马拉拽的四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身着山纹银甲,头戴翅尾头盔的将军,战车背后插着晋字赤色大纛与虞字将军旗。

“大王令本将出来迎接小旗,请小旗下马上车,与吾一同入驾面见大王。”四驷战车缓缓来到艾宏喜面前停了下来,车上虞姓将军开口说道。

米脂县中藏着这么一大股人数巨万的反贼,不管怎么狡辩,米脂锦衣卫玩忽职守的渎职罪是一定了,自己这个锦衣卫小旗肯定要被革职下狱,说不得还会被推出来背黑锅定罪论死。

如今眼看无法逃脱,既然这大王山城的主人邀请自己进城,那自己就进去探查一番,横竖都是不能善了了,看城中是否能找到为自己脱罪的证据,正反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艾宏喜转瞬间暗自思忖到。

“有劳虞将军,米脂县锦衣卫小旗艾宏喜拜见将军!”艾宏喜装着面色如常般拱手行礼,然后下马上车。随着艾宏喜上车,四驷战车原地调头缓缓驶回了城内。而后锦衣军阵中走出了一队人,将僵立在马上身体发软的十员锦衣缇骑搀扶了下去。

鸣金声叮叮响起,城门口的锦衣士卒又缓缓收拢回到了大王山城,大王山城城门吱吱呷呷重新关闭。

大王山城这高大的城门只不过是用来掩人耳目而已,平时都是大门紧闭,两个世界的货物运输走的是另外一条被项羽布置过迷魂阵障眼法的隐蔽后门。

四轮战车沿着蜿蜒的山道来到了大王山巅的天守台之前,项羽所在的天守阁底下天守台有十三米高(大概三层楼),艾宏喜跟随虞子期攀登之字型阶梯来到天守阁第一层大殿,大殿的长宽跟天守阁的高度差不多,大概是一个边长四十米的正方型,一千五六百平米的面积。

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