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人,时代变了(2 / 4)

是怎么了,崇祯元年之时,陕西大旱,流民造反,后面是鞑子,如今王大帅也起兵了。这今后的局势如何,为父看不明白。你速速收拾细软,回老家读书去。”这是某位六部侍郎。

“幺儿,如今局势很危险。京城之中,除了京营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军队,而京营被吃了九成的空饷,剩下的一成,也很多年未曾训练的样子货,他们不可能挡住王贼。你速速回老家……”这是某位六部主事。

“天下即将大变,不过无须担心,即使那位成功了,治理天下也只能依靠我们,所以诸位放心便是。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是某位内阁大学士。

“诸位,诸位,大帅东出,将改革天下,大帅素有大志,听闻宣府百姓更是安居乐业,人人吃的饱饭,这是大仁,这是夫子也认可的大仁,为了这大仁,我们难道不应该抛弃个人荣辱,为大帅进城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吗?”这是某位年轻的翰林侍读。

此刻,王斗距离京城只有五百里了!

朝堂之上,崇祯和大臣们大眼瞪小眼。

大家都在等,等有人第一个提出迁都!

只要有人提出来,大家就会赞同,然后迅速跑路南京。

至于这个提出迁都的官员,你以为他是大英雄?你以为他是拯救了众臣性命的大好人?

不!

他是个死人!

只有畏敌投降的家伙,才会弃城而走!

我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才是我大明的风范,你这个首倡迁都的家伙,一定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定是奸臣!

奸臣必须死!

这个道理在场的文官、勋贵们都明白,崇祯也明白,所以崇祯目含期待的看向底下的臣子,臣子们则是直接低头,我没看到,我什么都不知道。

偌大的朝堂,此刻竟然安静无比,就好像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一样。

君臣静坐,谁也不开口,谁也不说话!

崇祯不想自己成为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君王,大臣们也不想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成全其他人。

而此刻,王斗的军队距离京城只有三百里了。

前锋骑兵,甚至距离京城只有一百里的距离!

“这就是北京城?这么高大的城墙,这么坚固的城防,一门套着一门,如果坚守下去,一定会给我军造成麻烦,还是大麻烦。”看着大门洞开的背景,王斗不屑的笑了笑。

“哈哈,大帅你又不是不知道,这群文官花花肠子极多,阴谋诡计他们在行,可是正面战斗,拿刀砍人他们不会啊,他们没学过这玩意儿,也不想自学。所以他们除了投降,还能怎么办?”

“传我将令,大军入城之后不得扰民,一切依照军规处理,大家要将京城的百姓看做是宣府的老乡。”

“此外,京城接下来将执行军法,无论对方是谁?也无论他是什么身份,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听明白了吗?”

“是!”

大手一挥,军队便有序入城。

站在城外,王斗仍旧在观看着这座北京城。

这一回他谨慎无比,三天之内,甚至是北京城内的反贼们清理完毕之前,他是不打算进城了。

不对!

这一刻一个想法忽然间出现在了王斗的脑海中,我为什么要进城?我完全可以一直在城外处理政务,虽然苟了一点,但是胜在安全!

反正我才是书写史书的人,历史一定会说我好话!

七日之后,文武百官们和崇祯帝一起在城外见到了王斗。只不过文武百官的数目,只剩下了一半。

有的是趁乱跑了,有的是自杀了,还有的是被杀了,被王斗处理了。短短七日时光,在有的文官眼中却像是过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