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节 郡兵(1)(2 / 4)

球赛后,张越就和刘进驱车回到县城。

如今,辉渠牧场与新丰县城之间,修建了一条用碎石和沙土铺成的道路。

所以,来回牧场和县城的时间,大大缩减。

只用了一刻钟,张越一行就回到了县衙。

刚刚下车,张越就看到在县衙门口,陈万年似乎在挠头搔首的张望着什么。

“陈县丞……”张越走上前去,问道:“何故在县衙门口张望?”

陈万年看到张越,立刻上前,拜道:“侍中,徐老将军来了……”

张越一听,也是眉毛一皱:“还是为了郡兵募兵一事?”

陈万年点点头。

正巧此时,刘进也在卫兵的簇拥下,走了过来,听到两人的对话,问道:“是阳里的徐老将军?”

陈万年连忙恭身拜道:“回禀殿下,正是阳里的徐老将军!”

“哦……”刘进听着,神色肃穆,道:“老将军来县衙,孤自当前去看望、拜谒!”

“殿下……且慢……”张越连忙拉住刘进,道:“臣与殿下同去……”

阳里的三老徐荣,如今已经是新丰最广为人知,最受敬重的老人。

不止是因为他资历够老,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曾拜谒天子,为天子赞赏,授给鸠杖。

也因为张越和刘进的敬重。

新丰之政,除了兴建水利、推广粟苗,建设工坊园,为了消除干扰,也为了占据道德制高点。

新丰上下,大小事务,每有所兴,必会请教、征询各地三老的意见。

民主化程度和三老参政议政的深度,为汉家之最!

也正是因此,虽然很多人非议和攻击着新丰的一些政策,但,没有人敢全面否定新丰的一切。

就是最顽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新丰之养老、尊老、敬老,颇有三代之风,古之遗爱也!’。

更不提,张越还让各乡亭里,订立和完善村规乡约。

这就更是赞歌一片了。

无论是今文学派,还是古文学派,都觉得这是好事情。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就像现在,新丰的地方三老们,对于县内事务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起来。

无论什么事情,都想要发表一下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的很好说话,官府做做工作,哪怕不同意,也会帮着官府说话。

但也有的比较固执,很难说服。

譬如这位徐老将军……

…………………………

张越跟在刘进身后,进入县衙,在陈万年的引领下,来到偏厅之中。

一进门,就看到了那位最初来新丰考察的时候遇见的阳里三老,正端坐在客席上,假寐养神。

听到脚步声,老将军睁开眼睛,然后立刻就在子弟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迎向刘进,拱手拜道:“山野老臣徐荣恭问长孙殿下安……”

“恭问张侍中安……”

刘进赶忙上前,以弟子礼作揖拜道:“老将军快快免礼,孤当不得将军之礼……”

张越也是拜道:“老将军折煞晚辈了,在将军面前,晚辈岂敢称大?”

于是,两人就取代了徐荣子弟的位置,一左一右,将这位县中的宿老,搀扶着坐下来,然后刘进就像弟子一般,亲切的问道:“老将军不在阳里纳福,何事来县衙啊?”

“殿下厚爱,老臣铭感五内!”徐荣呵呵的笑着,极为享受这种待遇,他看了一眼张越,道:“老臣此来,是想问问张侍中,这新丰郡兵何时募兵?要募多少的事情……”

张越听着,连忙笑道:“此事老将军何必亲来,遣一子侄以书信至,晚辈自然会给一个答复的……”

刘进也道:“张卿所言甚是!老将军年齿甚高,岂能车马劳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