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星河开拍(2 / 3)

颗陨石落在地球上,摧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愤怒的地球联盟认为虫族在向人类挑衅,于是对虫族发动了进攻,进攻的地点便是虫族主星旁边的小卫星,打算现在小卫星上站稳脚跟,然后以此为基地,进攻主星。

其实这种以复仇名义出兵的套路,老美玩了不只是一次了。

1898年老美借口自己的“缅因号”被炸,发动了美西战争,抢夺了西班牙的古巴、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群岛。

1941年老美借口自己的“珍珠港”被炸,发动了美日战争,干爬了如日中天的rb帝国,坐在日本头上当太上皇直到现在。

所以,1959年,作者海因莱因将老美这种老套路又再次用在了外星虫族身上。

结果没几年,老美又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套“栽赃陷害”战术是多么有效。

1964年老美借口自己的战舰在“北部湾”被炸,发动了美越战争,一直打了11年,最后灰溜溜的失败了。

因为作者1925年进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士官在海军服役五年,1934年因伤退役,错过了二战的经历。所以1959年写成《星船伞兵》时,战术思维还是停留在一战和二战之间。

在他的书中,没有上千辆坦克奔袭的钢铁洪流、没有万炮齐发的重炮洗地、没有直升机空中支援的六管火神炮。

有的是无垠的星空,庞大的航天母舰,无数飞行的战舰还有一群如同二战士兵一般,穿着毫无防护力的黑色塑料军服,端着一柄一百发子弹的高斯步枪,跑步前行与550磅的外星虫族英勇奋战的傻步兵。

天堂在左,战士向右。

这是一个历史的局限性,也许作者也没有想到科技会发展这么快,当年他以为很牛的科幻设定,几十年后竟然变的落后起来。

都星际时代了,难道步兵们不能像《星际争霸》一样,穿着一身高科技装甲作战么?

可以当然可以,但陈卓在《星河战队1》里却不准备这么做。原因有三个。

一是,高科技装甲的模型的打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没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很难形成规模。这是一部近千名群众演员参与的战争大片,这样大投入,花费高,耗时长的战争片,如果全部用高科技动力装甲模型,那的准备三年才行。所以,陈卓当时要求公司只准备了十几套高级动力装甲备用,作为一个精锐小队出现,让人过一下眼瘾而已。

二是,从视觉和心理效果上来说。如果星际战争太过超前,反而会让观众不适应。在九十年代,科幻又被称为“少年科幻”,也就是把烂大街的冒险故事套到太空背景中去,例如星际牛仔驾驶宇宙飞船手持激光枪单挑太空匪帮,一群冒险家开着飞船和外星人做生意,一个偏僻星球的幸运小子被大师看中,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人等等。动不动就太空轰炸、钢铁洪流、万炮齐发,那还有主角什么事?观众会没有代入感的。

为什么明明已经到了高科技战争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古代战争片?不就是因为古代一刀一枪的战争模式更加简单,容易理解,能够让人带入主角么。

所以,拍摄这种大规模战争,还是用无数步兵排成人墙,端着永远也打不完子弹的机枪扫射更加带感,更加热血。

三是,为续集的装备升级做准备。在陈卓的理念中,《星河》系列会是一个重要的系列,承载着陈卓冲出地球,走上宇宙最强者道路的野心。会在后续的剧情中,将《战锤》、《星际争霸》等等概念融入其中。动力装甲、人型机甲、行星轨道炮、虫族世界、神族世界、外星生命、灵能者、战锤神卫、帝国骑士.........

每一集续集都会有新的概念出现,整个宇宙的面貌一点点呈现出来,有一种不断升级的感觉,从而增强观众的期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