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起部队来凶猛强悍,今晚这整个计划都是他制定的。
……好在他是个德国人。另外,李根生以前是指挥突击队的,隆美尔这种大胆灵活的军事风格,也很对他的胃口。
李根生点点头,站起来道:
“整个方案都是隆美尔参谋一手制定的,可以说很巧妙,也很大胆,同时对我们部队素质、勇气、水平的要求也较高。不过我们是人民卫队,有是机动部队,这种要求也是最基本的。现在是凌晨三点三十五分,二十五分钟之后,我们向东开进,展开部队,完成合围。
“从向大人在北面的引诱进攻来看,装甲部队夜间战斗,特别是有雾的情况下,虽能达成一定的突然性,能给敌人一定的心理威慑,但视线太差了,坦克的火力优势很受限制。小规模袭扰还行,大规模突袭就不行了。因此,我们将等到5点整动总攻。主要战斗都将在白天进行。”
……
南京聚宝门(后世中华门)外五百米处,就是雨花台。
这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
向小强后世在南京上大学时候,曾经来雨花台玩过,听过导游的介绍,知道雨花台不仅是一处名胜,还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它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
向小强知道,今天该他表演了。
在研究作战计划的时候,手下的参谋们都建议向小强在雨花台上建立指挥所。如果在南京南郊展开保卫战的话,雨花台确实是最理想的一处制高点。
虽然他很信任他的人民卫队,但假如这场战斗真的不顺,外秦淮河边的守军没能坚持住的话,雨花台就是南京城外最后的战场。背后几百米就是城门,但只要雨花台不丢,清军就别想顺顺当当的攻城。
此刻已经是凌晨四点了,雨花台下到外秦淮河边的防御阵地已经部署停当,远处外秦淮河以南隐约传来稀疏的爆炸声。那是自己留下的小股装甲部队在和清军先头部队纠缠,借着大雾迟滞他们的推进,让他们摸不清实力,以为前方就是人民卫队主力,不敢贸然向前推进。
现在在等待着五点钟,那是和南边主力的约定时间。南边李根生、隆美尔他们主要是进攻,兵力是一个机步团和一个摩步团,带的主要是口径较小的自行火炮,最大的口径也就是75毫米。
自己这边主要是凭着外秦淮河防守,兵力是两个摩步团。大口径的牵引式火炮都留在了这边,有36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150毫米榴弹炮,还有一些大口径迫击炮。
面对着一块25平方公里的区域,向小强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火炮不足。但是没办法,目前南京南部只有自己这一万人了,都不到一个师,虽然坦克和汽车非常充裕,但火炮还是一个普通步兵师的配置。
向小强和参谋们商量过,大家也都认为这么点炮,有效覆盖整个包围圈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雾这么浓,也不好观测。只能尽量让大炮挥防守的作用了,也就是尽量往近处打,阻止清军的攻势而已。这样还能准确一点。
现在整个南京、整个紫金山要塞的头头脑脑们、还有朱佑榕,都在盯着这场战斗了。要是城下战斗失利,那就要守城墙了。
但是……这么大的雾,长江防线都守不住,一道城墙……
……
因为是冬天,四点钟天还是很黑。雨花台上的高座寺沐浴在云雾中,满山郁郁葱葱的柏树散着吐了一夜的氧气,合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