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兵变(上)(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1939 字 2020-11-25

重点了点头,一拳砸在桌子上,沉声道:“该死球朝上,不死万万年! 杀王渊、除宦官、清君侧,左右就是这一下了!”

方雄回到住处,想到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睡。

若是能就此让大宋朝廷元气大伤,最好土崩瓦解,这对王松大有裨益,机宜司江南情报处也会居功至伟。

至于他方雄自己,定然也会飞黄腾达。

一个小小的地方潜伏人员,显然并不足以满足他的胃口。

事情重大,必须上报机宜司,这是情报处的规矩,军令严苛。而最稳妥的方式,则是通知流求的李宝,以备不时之需。

方雄在椅子上坐好,犹豫良久,这才摊开纸笔,写了起来。

大宋建炎四年3月26日,临安府行在,宫城。

太子赵构,朝廷的一众大臣,杭州知州康允之,甚至百病缠身的道君皇帝赵佶,此刻都出现在了烟熏火燎、斑驳陆离的城墙上。

赵佶坐在椅子上,身穿青色道袍,膝上盖着厚厚的棉毯,焦黄的脸上颧骨突出,眼窝深陷,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道家风范。

自宋室南迁,大宋天子终于在酒色之间,找到了寄托,皇子一个个地出生,道家终于被抛弃。

在众人一侧的城墙地面上,摆着几十个血肉模糊的人头,其中一个,赫然正是枢密使王渊的首级。

“苗卿家、刘卿家,陛下让我问你们,朝廷待你们不薄,你二人为何要枉杀朝廷大臣,带兵谋反?”

赵构强制镇定,走到城墙边,凭着垛口,向下面看去。

城墙下,密密麻麻,站满了持枪持刀的军士。

“殿下,我等要见陛下!”

苗傅举刀直向天空,后面的军士整齐划一,手举刀枪,一起大声喊了起来:“陛下! 陛下!”

赵佶冷冷地看了一眼赵构,轻声道:“看你宠信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

“都是微臣的不是,请陛下责罚。”

赵构心惊肉跳,正要下拜,却听到赵佶说道:“扶我起来!”

赵构赶紧上前,和曹勋一起,把赵佶扶了起来。

看到赵佶在城墙边出现,苗傅立刻扔掉了手里的钢刀,和众军一起,山呼下拜,口中大声喊道:“微臣参见陛下!”

赵佶微微点点头,尽量大声喊道:“各位卿家,你们有什么委屈,一一道来,朕一定会为你们做主。”

“陛下,太子殿下信任奸邪,祸乱朝廷。汪伯彦昏庸误国,却忝居高位,不予流放。王渊无才无德,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使如此的高位,实在是让将士们心寒啊!”

苗傅说完,刘正彦也在一旁大喊道:“陛下,王渊误国误民,已被军士们所杀。宦官作恶,请太子殿下杀了康履、蓝圭、曾择三人,以谢三军。”

曹勋在赵佶耳边轻声道:“刘正彦口中的三人,都是太子殿下的近臣宦官,平素出力不少。”

康履、蓝圭、曾择三人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上前跪倒在地,人人面如土色。

康履磕头流泪道:“陛下,就请你杀了奴才,以谢天下,奴才们死而无怨!”

赵佶眼光转向了赵构,轻声道:“太子,你说此事该如何解决?”

“陛下,康履等人忠心耿耿,虽有失德之举,大可以将他们贬谪流放。至于汪伯彦,可罢免为观文殿大学士、令其知洪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赵佶眉头紧皱,如此敷衍,下面的骄兵悍将们,岂能善罢甘休。

“陛下说了,会将康履、蓝圭、曾择三人贬斥,流放海岛。汪伯彦谪贬为洪州知州。将军们,快快退去,回归军营吧!”

果然,曹勋的话一出口,下面的军士大声喧哗了起来,并未退去。

“陛下,今日臣等所为,都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望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