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章 一门三举(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69 字 2020-11-07

可谓是春风得意之极。频频拱手,向周围的举子们示意。

“赵兄,祝贺啊,祝贺!”

孙九鼎在一旁向赵洞施礼道。

赵洞乃是辽地汉人,考的是词赋,而孙氏兄弟考的则是经义。

赵洞和孙氏兄弟一向关系莫逆,看孙九鼎脸色勉强,安慰道:“孙兄,莫急! 以孙兄的才华,这次肯定会独占经义榜鳌头! 贤昆仲三人一定会高中!”

孙九鼎、孙九俦、孙九亿,三兄弟一起谢道:“多谢赵兄宽慰!”

跟着是经义榜,基本上都是两河的举子。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举子高中,孙氏兄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孙九鼎更是脸色苍白,惶惶不已。

年近五旬、一事无成,难道真的要隐居田园,终老泉林之下?

“捷报,孙讳九亿高中天会六年经义会试第三名榜眼!”

“捷报,孙讳九俦高中天会六年经义会试第二名榜眼!”

“捷报,孙讳九鼎高中天会六年经义会试第一名状元!”

四周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呼声,三兄弟名列三甲,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话了。

孙九亿和孙九俦满面笑容,频频向周围的士子施礼。

孙九鼎眯上眼睛,长长吐出了一口气,一颗心终于稳了下来。瞬间,他睁开了眼睛,开始向周围的人行礼。

终于,孙氏一族可以名扬天下,留于青史。管他什么国恨家仇、礼义廉耻,只有精致的利己主义,才是人之根本。

蔚州州衙大堂,吴激,这位大宋神宗朝宰相吴栻之子、宋朝书画家米芾之婿、如今的金朝翰林待制,正和原来的大宋太原知府张孝纯一起,商讨着发榜情况。

虽然不愿仕金,但为了儿子张浃的安全,张孝纯还是不得不在某些事情上面做出让步。比如说,担任这次的科举取士主考官。

“永锡兄,这次的会试真是百年难遇啊! 兄弟三人独占状元、榜眼、探花,闻所未闻。孙九鼎素有清誉,刚直不阿,真是孙郎有重名,谈笑取公乡。有了这些汉人当官,底下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听完吴激的话语,张孝纯点头道:“彦高兄说的是。孙氏三兄弟才华横溢,相貌堂堂,殿试应该也不成问题。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唯愿金人施仁政于百姓,不再让黎民受苦,吾愿已足!”

吴激苦笑道:“永锡兄,你不投金人,听闻金人欲等到南下之日,就把你送回家乡。如此看来,你我兄弟恐怕会很快分离了。”

张孝纯在云中已经被拘押四年,两耳不闻窗外事,早已和外界脱节。听到吴激的话语,张孝纯不由得心中一动,颤声道:“彦高兄,你所言可是当真?”

吴激摇头道:“此语乃高庆裔所言,此人乃是完颜宗瀚的智囊,下月就要来云中

担任西京留守,应当不假。只是其中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张孝纯叹息道:“彦高兄,靖康元年,太原城为金人所得,王总管战死,老夫身为太原知府,唯有一死以报朝廷。当日自尽不得,今日必定在朝廷骂名四起。孝纯如今已是尴尬之人,即便是归于朝廷,哪里又有在下的容身之地。若是能归于故土,必当隐居田园,从此不问世间之事!”

他指着手上的榜单,悲戚地说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些榜单上的贤才,大多都是我大宋的举人。这些人没有家国情仇,也没有礼义廉耻,心不向着大宋不说,反而为虎作猖,思之让人心痛至极。”

吴激摇摇头道:“永锡兄,此言却是差矣。”

张孝纯睁大了眼睛说道:“彦高兄,难道你忘记了这几年来,你被金人扣留在北地,归家无门,与家人隔离的痛苦吗?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吴兄难道想在金朝身登高位,一展抱负吗?”

吴激叹